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预防
2020-1-29 来源:医药卫生网毛进军 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目前,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开始暴发,随着春运人员密集流动和频繁聚集,正在蔓延各地。国家高度重视疫情扩散态势,于1月23日实施了有力管控举措:武汉封城,截断源流。各地也积极应对,严加监管,防控疫情。
从中医上来说,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于风温挟寒湿之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基本临床表现是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应当高度警惕的是有一些患者就诊时,并未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的典型症状,仅以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轻度四肢和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就诊;以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就诊;以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以心慌、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就诊;以眼睛红肿、热痛、流泪、干涩等结膜炎症状就诊等。
针对此病,西医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则是根据个体辨证,治疗时针对厥阴风木、太阳寒水来辨证施治。时常运用温药祛寒湿(饮),苦味降火,用咸味泻水,用辛味散风而润燥。
目前,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预防。疫情虽然凶险,但并不可怕,只要措施得当,是能防能控的,个人防护非常重要。
此病亦属于中医外感范畴,为外邪(疫疠之气)侵袭,从人体的体表(飞沫吸入或者接触传染)而入,当务之急是提高人体正气(免疫功能)而固表、温表。《黄帝内经》中有“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文字记载。这说明采取什么措施能不传染发病呢?要想不得病,就要增强人体正气,正气旺盛了,疫疠之邪气才不会侵入机体。
关于预防(注意:预防!而非治疗)使用方药,从正规媒体公布的有关《指南》和不少专家发表的药方来看,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苦寒药,以清热解毒为主。
笔者认为,对于普通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体虚者、有基础病者等高危人群的预防(非治疗),应以增强正气(胃气津液)而固表,防邪侵袭为正法,不宜用上述寒凉清热药作为预防用药。因为这些药属于苦寒、清热、解毒类药,表邪未解就不能滥用药,何况病邪还未袭表呢?
对于群众,预防旨在固本,就是顾护胃气,因为胃气是人体正气之本源,只有增强正气,才能防止外感疫疠之邪侵入体内,这是中医之医理。预防用药,如果选择苦寒、清热、解毒药,实际上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了西医的抗病毒思维,这不是中医辨证理念,也不利于增强人体正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伤及胃气(正气),不利于预防疾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以及易侵及体弱多病者和中老年人的特点,预防用方药的重点应放在养护人体胃气津液,温通人体营卫气血运行,兼以少量清散表邪和郁火的药。因为目前正值冬春季节之交,天气干燥,加之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少动等原因,风寒之邪易积聚于皮肤、肌腠之间,内生湿邪易于郁而化热,生成病毒。所以预防用药要扶正、祛邪并重,但扶正药的成分应当多一些。
也可按摩穴位预防。预防疾病3个重要穴位:太阳穴,迎香穴,合谷穴。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具有醒脑止痛、振奋阳气的功效。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祛风解表、通利鼻窍、宣肺通络的功效。
笔者建议,每天清晨起床前,双手搓热,然后用食指按揉太阳穴和迎香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50~100次;用大拇指点按合谷穴50~100次。上述三穴按摩时动作要轻柔,按摩后可感到头清目明、精神振奋;长期坚持按摩,可预防外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