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口罩不要再随手扔了!
2020-1-27 来源:医药卫生网在医院里,口罩属于医用垃圾,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会被放进黄色专用医疗废物包装容器内,密封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安全转运处理。但是对于普通群众来讲,用过的口罩怎么处理,这是一个需要普及的知识点。
使用过的口罩有哪些危害?
携带大量病毒、口腔细菌,存在感染风险
使用过的口罩确实可能携带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细菌等。这些微生物不仅可能源于外界,通过吸气,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有可能因为使用者本身携带细菌、病毒,通过呼气,吸附在口罩的内表面。因此,使用过的口罩是可能存在很大感染风险的。
那么,沾染了病毒的口罩多长时间内还有感染能力?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而RNA病毒脱离细胞在空气中的生存时间目前并不确定,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开水烫、焚烧、剪碎可以吗?
不建议
高温确实是消毒的一种方式,如煮沸,而且简便、易操作。但是使用开水烫口罩,肯定需要将口罩放置在容器或台面上,避免不了污染容器或台面;其次,开水烫一下,无法满足消毒所需的持续高温,时间也不够,可能仅能杀灭部分病原体。因此,不建议开水烫处理。
同样,焚烧的原理也是高温消毒。但是,焚烧一来会污染环境,二来会造成安全隐患,三来也没有这样的固定地点。因此,不建议个人焚烧处理。
虽然为了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回收利用而剪碎口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因此,也不建议剪碎处理。
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口罩?
用消毒液、酒精等处理后密封 再丢入垃圾桶
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式非常多,压力蒸汽、紫外线、高温、医用酒精、含氯(溴)消毒剂等等均可以。但是,杀鸡焉用牛刀,简单、高效、安全的方式才是适合普通人群的。
在医疗机构时,无论是求医问诊,还是看望病人,抑或是采访调查,但凡使用过的口罩,都请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桶中。这些口罩会被作为医疗废物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集中处置。
佩戴口罩是为了预防病毒感染,没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口罩,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处理的。
对于存在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的人,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推荐将口罩先丢至垃圾桶,再使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俗称84)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
普通市民外出时佩戴的口罩,无法判断是否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所以从最大限度保护公众的生命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把用过的口罩用75%酒精或者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单独放在塑料袋等密封袋里,再丢入垃圾桶。如果没有酒精和消毒液,也可将口罩装入密封袋或保鲜袋,密封后丢入垃圾桶。
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酒精来消毒口罩。将使用过的口罩放在酒精中浸泡半小时以上,然后再丢弃到有害垃圾桶中(最好装入密封袋)。
佩戴和处理口罩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护时效 及时更换
任何类型的口罩,其防护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到期必须更换(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最长不能超过6小时),否则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反而会使自身抵抗力下降,引发其他疾病。 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医用外科口罩长时间使用,内有潮湿,必须及时更换。
医用防护口罩(N95)有效防护时间为6-8小时,为保持其有效防护效能,需定期更换。
摘口罩时要注意:
1.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因为可能会感染自己。
2.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自己是病人),因为可能会感染别人。
3.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因为可能会交叉感染。
4.不要直接放到包里、兜里等处,因为可能存在持续感染风险。
5.摘口罩后及时进行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