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地市动态 > 内容
健康扶贫入诗行 悬壶济世人赞扬
2018/6/20 8:38:21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本报讯 (记者赵忠民  通讯员孙琰“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健康扶贫是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决不让一个人因病致贫、返贫//是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希望//撸起袖子,甩开臂膀//打一场健康扶贫的漂亮仗”6月18日一大早,我翻看手机微信朋友圈,一首铿锵有力的现代诗赫然跃入眼帘,字字句句都是那么令人振奋。

写这首诗的人叫王永昌,今年51岁,是民权县王桥镇亓庄村村医。平时除了给乡邻看病外,喜欢舞文弄墨,将生活见闻、人生感悟付诸笔端,还加入了县诗词协会。

当别人称呼他“诗人”时,他总是莞尔一笑:“俺这水平跟‘诗人’差远了,只是自娱自乐罢了。”

他个字不高,瘦的外形,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微笑,内敛腼腆、温和谦逊,26载的风雨从医生涯,成就了他娴熟的技艺。不光是本村的乡邻找他看病,周围十里八村的人提起他的医术,无不伸大拇指。

我和王永昌比较熟悉,他告诉我,当年他怀着对高考的愧疚和遗憾,在做村医父亲的唠叨和催促下,极不情愿地迈进了县卫校的大门。大学梦的破灭,使他心灰意冷,感到前途渺茫。但入学不久,他发现每天校门口有很多求医者,都在等身为医生的老师给他们看病,他们眼里流露的那种对健康的渴望,对老师虔诚的感激,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从那时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1992年卫校毕业后,他便跟随父亲给乡邻看病抓药。

当问及从医这些年,给他印象最深的事情时,王永昌打开了话匣子。

毕业后的第二年中秋节,村东的王二嫂和家里人吵架,一时气急竟喝了农药。那时交通极为不便,没有柏油路,村里仅有的一辆机动三轮车还去县城拉东西了,一家人急得哭喊着给他跪下:救救她吧,救救她这个家,她要是走了,三个孩子上哪里找娘啊!

他父亲见状,怕治不了惹麻烦,就一直往外推:“你们去大医院吧!”

王永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顾父亲的执意阻挠,哀求道:“让我试试吧,再不抢救,恐怕她就真不行了”。

王二嫂一家人把期待的眼光投向了他。

初生牛头不怕虎。洗胃,输液……一切都按部就班。

没有自动洗胃机,就用手插洗胃管;没有自来水,就用压井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王二嫂终于醒过来了。她的家人及周围的群众都喜极而泣,向我齐声称赞。

从那以后,王二嫂每次见到他就说:“都是弟弟你救了我,要不是你,我的骨头早沤成灰了。”

王永昌回忆道,村里有一位杨姓孤寡聋哑老人,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感染,经久不愈,行动极其不便。老人找到他,他就用祖传的中药单方,每天上门为老人熏洗,上药,包扎,风雨无阻。

每次换完药,老人都拉着他的手不松开,泪水沿着沧桑的脸颊直往下淌,还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他知道,那是老人感激的泪水和感谢的“言语”。

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皮肤溃疡一个多月就好了,再也没有复发过。

王永昌说,给患者看好病的那一刻,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新的医改使乡村医生的工作向公共卫生方面转移。王永昌感觉工作更忙了,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等,增加了为乡邻健康服务的机会,加深了他们之间感情。

“降低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几率,提升他们的健康指数,为健康扶贫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作为村医的职责所在。六道保险受益多//消除穷困人欢乐//幸福指数节节升//健康扶贫暖心窝……”谈及健康扶贫,王永昌聊着聊着,给我读起了他新写的一首诗。

编辑:岳晓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