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肿瘤防治名家谈 > 正文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 可降低手术费约2万元

2018-1-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专家简介

    韩广森,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学部主任,普外科主任,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专科学会常委;擅长消化道、盆腔及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腹、盆部复杂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科技成果两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中华期刊收录40余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4篇。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医疗科研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加速康复外科技术是外科的一大进步。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是指采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多模式优化措施,减少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及相关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已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患者角度来看,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对外科治疗的改变有几点。
  第一,术前不做机械性肠道准备。以前,术前3天应用药物清空患者肠道,这对患者术前睡眠影响较大,容易引起焦虑。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则认为,做不做机械性肠道准备对手术及手术后并发症并无太大的影响。
  第二,术前不再长时间禁食。既往术前需要12小时禁食、禁水,易引起患者脱水症状,严重者导致在麻醉时候发生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禁食、禁水对患者代谢尤其是血糖影响较大,目前采用的措施是术前2小时可进少量糖水,将对患者代谢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通过多模式镇痛有效镇痛。既往患者术后疼痛往往难以耐受,术后疼痛引起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延迟,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多模式镇痛,一部分患者术后可以达到无痛效果,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自主活动。
  第四,术后早期进食。既往胃肠手术后一般要在恢复排气、排便后,患者才能逐渐进食。加速康复外科则认为,术后早期进食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因此,我们主张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饮水,第二天即可进食流质饮食。经过几年的实践,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耐受性较好,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第五,不再放置胃管。既往胃肠手术中,要求术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肠蠕动恢复后方能拔出,以增加胃肠道手术的安全性,包括减轻术后肠麻痹及腹胀、预防切口裂开、减少误吸、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等。以现有经验来看,不常规放置胃管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增加。
  从临床角度来讲,加速康复外科技术需要护理、麻醉、胃肠外科等多学科协作。
  以护理的心理干预来讲,患者普遍认为“没有通气,不能喝水吃饭”。如果术前没有有效的心理干预,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敢饮水进食,即使医生再三强调,患者也心存疑虑。
  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术中保暖是一项重要内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着衣物,体表热量丧失较多,麻醉药物会干扰体温调节机制,在不采取专门保持患者体温的情况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体温较术前降低1~3摄氏度。
  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后,在复温过程中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术中术后失血量增多,可使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提高两三倍。
  在手术的准备及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应用保暖毯、适当提高手术室内温度、所有输入液体的加热、腹腔冲洗液的加温等。这些措施可确保患者术中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发生体温明显降低。
  在手术中采取适当的麻醉措施和手术的精细操作,是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的基础。
  自2014年起,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至今共实施300余例,将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到三五天,将胃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到5~7天,减轻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痛苦,治疗费用较以往降低2万元左右。
  以近期出院的一位患者为例:64岁,女性,直肠肿瘤。既往的做法是术前3天喝泻药及抗生素清空肠道,术前留置胃管,术中放置多根引流管;术后三五天排气后才能饮水,然后食用流质饮食,引流管在术后7~10天拔掉,术后两周拆线出院。
  现在,我们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技术,患者术前不做肠道准备,术前2小时可适当进水,不留置胃管;术后,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即可饮水及食用流质饮食,随后可食用半流质饮食,腹部无引流管,活动自如,术后一周出院。
  总之,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责任编辑:言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