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血管瘤科普 > 正文

毛细血管瘤常见的2种类型!

2017-12-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提起毛细血管瘤这种疾病,不少人可能听说过。在血管瘤的所有类型中,它是发病率较多的一种。在临床中,多数毛细血管瘤病例都出现在刚出生或者出生后没多久的孩子身上。

  郑州长峰医院血管瘤专家表示,毛细血管瘤多发生在颜面,其病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略高于皮肤,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样肿物,压迫后不褪色也不缩小。其中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是比较常见的毛细血管瘤,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其症状表现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1、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因突出皮肤表面如同草莓样而得名。瘤体表面粗糙,大部分为极小的红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红点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成块。大多数因生长迅速,有影响美观、破溃出血的危险,需要及时治疗。

  郑州长峰医院血管瘤专家指出,对于草莓状血管瘤的治疗,高频电凝微创治疗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治疗原理如下:

  在三维超声定位下,采用高频电极治疗仪和导管针,直接作用于瘤体,在瘤体内产生高热,使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缩,瘤体逐渐缩小,畸形血管失去再扩张的能力。

  2、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又称红胎记,一般长在面部,颜色为淡红或暗红色,不会突出皮肤表面,会随着患者的生长而扩大,并且逐渐增厚,颜色变红、变紫。鲜红斑痣不会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目前郑州长峰医院在临床中通常采用复合窄光谱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其治疗原理如下:

  复合窄光谱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光能反应,通过在注射到真皮层的药物,然后通光动力机的冷光照射,使药物与周围病变组织反生氧化反应,从而使病变细胞被破坏和失去再生能力,达到干净去除鲜红斑痣的目的。该治疗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有不少鲜红斑痣患者在病发后采取了激光治疗,但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治疗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激光治疗是通过可控的高温烧灼、破坏表面皮肤,然后再通过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使皮肤表皮层再生恢复。初期治疗表面上病变部位会淡一些,但鲜红斑痣是一种微静脉畸形,病变部位于皮肤的真皮层,而激光的穿透力有限,无法达到皮肤真皮层。这就是激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根源。

  郑州长峰医院血管瘤专家表示,对于毛细血管瘤的治疗,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责任编辑:郑州长峰医院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