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 > 血管瘤科普 > 正文

出现这3个症状,可能是肌间血管瘤!

2017-12-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肌间血管瘤,又称为肌内血管脂肪瘤,是常见的深部血管瘤。长在头颈部的肌间血管瘤,完全由毛细血管成份构成;出现在躯干、上肢近端的肌间血管瘤,主要的构成成份是淋巴管。很多人由于不注意或不清楚肌间血管瘤的症状表现,白白错过了治疗的好时机,导致病情的加重。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肌间血管瘤常见的3个症状。

  郑州长峰医院血管瘤专家表示,肌间血管瘤多见于30岁以前的年青人,在临床上以下肢最为常见,其主要症状如下:

  1、局部肿块

  可以见到肢体局部包块或患肢肿胀,包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挤压和抬高患肢可以缩小,有部分病例包块不明显,仔细检查才能发现肢体肿胀,周径增粗。

  2、疼痛

  可伴有局部疼痛不适。疼痛的程度不一,活动后加重,疼痛严重时可影响到肢体功能,特别是在近关节部位。部分肿瘤与神经关系密切,压迫到神经,而引起神经性疼痛。

  3、肢体功能障碍

  因肌内血管瘤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肌组织长期慢性循环不良、缺氧所至肌组织进展性、持续性变性、坏死、炎症浸润、纤维化生,最终导至肌肉毁损、纤维性硬化、挛缩和功能障碍。

  郑州长峰医院血管瘤专家指出,发现肌间血管瘤的早期症状后,患者应及时到专业的血管瘤医院进行治疗,才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治疗的难度,获得预期的治疗结果。

  在目前的临床中,主要采用“彩超引导下微创治疗”、“高频电凝微创治疗”的微创方法予以处理。这些微创疗法具有不开刀、不手术、瘤体去除干净、创伤较小、痛苦较小的特点。其主要原理如下:

  “彩超引导下微创治疗”,在三维彩超定位引导下,通过微导管穿刺插入引起异常结构的营养支管腔及膨大处,在血管内利用超声微创技术,让供血支血管壁收缩,管腔变狭窄,减少瘤部供血,使瘤体供血与回流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高频电凝微创治疗”,在三维超声定位下,采用高频电极治疗仪和导管针,直接作用于瘤体,在瘤体内产生高热,使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缩,瘤体逐渐缩小,畸形血管失去再扩张的能力。

责任编辑:郑州长峰医院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汇处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技术QQ:1563296841 1326701545 35702594 

  豫ICP备11010909号-4 公安备案号:4101070200248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