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新选择,我还要做急诊”

2017-11-2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动态 浏览:11563 次 

“如果重新选择,我还要做急诊”
——记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邹琦
本报记者 索晓灿

    紧急手术、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这样的紧急措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医生把偷自己东西的小偷送医院抢救、孕妇“保大还是保小”……这样的故事在急诊科接连不断地上演。11月16日获得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技术标兵”、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竞赛个人项目二等奖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邹琦,就是一名在急诊战线工作了将近10年的护士。她说,急诊科的故事此起彼伏,急诊科医务人员更随时面对突发状况。但是,如果重新选择,她还要做急诊。
    说起来,邹琦到急诊科工作,还源于她“性格开朗、动作麻利”的性格“比较适合做急诊工作”,这也是定科时她得到的评价。急诊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突发状况“随机播放”,要求医务人员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强的应变能力。“患者晕倒,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比如心肌梗死、醉酒、头晕等,参与现场抢救的医务人员必须边查体、边救治、先救命。”这个边查体、边救治、先救命,其实就是急救人员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过程。在这里,医务人员不知道下一秒会接触到什么样的患者,对患者的类型、患者的病情等都需要在现场快速获取信息、快速掌握。
    “郑州中州大道两辆卡车发生追尾,请速到现场救援。”接到这个派诊任务时,还是夏天的中午。邹琦和同事到现场后发现,后车驾驶室已经变形,患者被卡在里面了,没有办法将患者抬出来救治。这时,邹琦立即手脚并用爬上两三米高的前车车厢,在烈日下观察后车司机的状况。等到确认患者死亡时,已经是1个多小时以后了,她在那里晒了1个多小时。但是,这时她却发现自己下不来了——车厢太高,她只能慢慢摸索着爬了下来。夜晚的急救电话铃声、多位患者需要同时救治……最忙的时候,邹琦曾从18时接班开始,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晨6时才有空抬头看一下表。
    “别的组有男孩儿,但我们组有邹琦呀,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急诊工作需要搬运患者,身强力壮的男孩儿更受欢迎。身高1.7米、力气也不小的邹琦,就成了她们组的“男孩儿”。日积月累,经验越来越丰富的她,也从同事口中的“琦琦”变成了“邹姐”,成为行动能力强、业务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骨干。这次参加全省和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她凭借的也是在急诊科练就的本事。
    7月17日,邹琦开始准备参加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心肺复苏术是必考题。为了把这道题答得完美——不仅心肺复苏有效,而且动作标准——她每天用力把左手手指往外掰,愣是练出了“心肺复苏左手上扬5度”的效果。
    其实,护理人员参加应急技能竞赛并不十分有优势,因为它考核的不仅有技能操作,还涉及很多现场处置和评估、检伤分类等现场综合反应能力。此外,日常操作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也不同,后者还涉及群体事件/重特大卫生应急事件的相关内容,应试者需要具备应急处置能力、系统评估能力、协调指挥能力等。“之所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竞赛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对于我而言,将近10年的急诊工作经验功不可没。如果重新选择,我还要做急诊。”邹琦斩钉截铁地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