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这些,大家每天都在做”——记栾川县中医院医生牛莺歌
2017-11-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乡村视角 浏览:9527 次“我做的这些,大家每天都在做”——记栾川县中医院医生牛莺歌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尤占松 文/图
她叫牛莺歌,是栾川县中医院心内科的一位医生,自1999年从当时的河南医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17年来,在大山深处的栾川县,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赢得了百姓的一致称赞。
准备考研离开的她在这里扎下根来
1999年,牛莺歌刚参加工作时,栾川县还是贫困县,且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更是极度落后。看到医院破旧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她曾退缩过,准备考研离开这里。
牛莺歌说,当亲历大山里众多心脏病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丧失生命时;当目睹罹患疾病的群众那渴望生命、期盼健康的眼神时,自己彻底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为乡亲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2003年,牛莺歌申请自费到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心内科。在北京学习的一年里,她每天只吃食堂里最差的饭菜,住在最简陋的地下室,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挡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满腔热情。在进修期间,她曾多次受到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马长生的好评,并赠书勉励。这样,她很快掌握了心血管病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疗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到单位后,在当时医院非常困难、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她克服重重困难,带动科室成功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治疗工作,使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新跨越,也使很多心脏病患者转危为安。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栾川县中医院为心内科购置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心肌梗死标记物、心力衰竭标记物检测等项目,使许多以前需要到洛阳市就诊的患者,不出县就可以诊断、治疗疾病,大大节省了治疗费用,而且使许多高危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她不遗余力地发挥中医优势,摸索出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疾病的特色方案,取得了突出疗效,受到了群众的赞誉。在她的带领下,该院心内科经过4年不懈努力,创建了河南省首批中医特色专科,于2016年9月顺利通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验收,该科成为全县第一个省级重点专科。
她的座右铭是:“尊重每一个生命、永不放弃!”
“她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对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管早晚,你有啥不舒服就随时给俺说,不要怕麻烦,这是俺的职责’。”栾川县中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的座右铭是‘尊重每一个生命、永不放弃’!”牛莺歌说。不久前,牛莺歌因重感冒在家休息,夜里突然接到科室人员打的电话,一位34岁的患者突发心肌梗死,病情危重,接到电话后顾不得自己发高热的痛苦,她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马上和大家一起抢救患者。溶栓后,患者的心跳骤停十几次,经过电击除颤20多次和紧急救治,患者终于在次日凌晨脱离了危险,转危为安。她带病坚守在患者身边20多个小时,累得筋疲力尽,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这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查房时,患者70多岁的父亲紧握着她的双手,感动得泣不成声。“原来他要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啊!”牛莺歌说。
去年冬天一个繁忙的上午,狮子庙乡的一位69岁的孤寡老人来找牛莺歌看病,天气已经很冷了,但老人却穿着单薄的衣衫,手冻得冰凉。牛莺歌为患者诊治疾病后,就挽留患者在办公室休息;待把其他患者的治疗事项做好后,她急忙赶回家为老人找几件棉衣。她的老公不理解地说:“都快中午1点了,你也不吃饭,回来就翻衣服!”等她说明情况后,老公和她都没吃午饭,老公开车送她到医院为患者买来热饭,又送患者到返乡的班车上。等忙完这一切,已经到下午上班的时间了……
我们了解到,从医17年来,牛莺歌先后荣获栾川县中医院“先进工作者”“先进管理者”,栾川县卫生系统“岗位明星”“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医生”“优秀共产党员”,洛阳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