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一甲子 扬帆起航再争光——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迎来60岁“生日”

2017-11-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专版 浏览:12581 次 

本报记者 杨 须  文晓欢  通讯员 席 娜  文/图

    栉风沐雨一甲子精医笃行六十年从一九五七年到二零一七年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铭刻了一段段砥砺奋进的记忆这所省会郑州唯一一所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用品牌、口碑和形象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六十年来郑州八院人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换来如今的沧桑巨变从九十年代末,还只是几间简陋平房只有一百三十张简易病床的七亩小院扩展到了现在的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病床七百张的规模实现了院区环境园林化病房设施人性化住院生活家庭化治疗手段多样化的历史性跨越。
    六十年来郑州八院人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服务宗旨秉持『厚德精医博爱惠民』的办院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精神卫生发展的新思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郑州做出了努力
    六十年来,风雨一甲子这既是一个回眸总结的节点也是一个筑梦扬帆再出发的起点在当前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快速推进的新常态下郑州八院的未来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正如院长霍顺利常说的:『把患者服务好把医院发展好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2017年11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八院)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60年不懈探索、埋头奋进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郑州八院依靠百姓口碑“说话”的惠民情怀:仁爱、诚信、务实、创新。
    10余年来,以院长霍顺利为核心的医院领导班子,在“职工为本、患者至上”的管理践行中,瞄准国内行业一流,带领员工诚信为民,在医疗、科研、服务领域不断探索,惠民前行,用心灵感动心灵,走出了自己的精气神。
    “……心灵的微笑,装点着你。你把生命写在慈善里,心灵的家园,拥抱着你。厚德载真诚,精医创奇迹。博爱无止境,惠民不停息。让心灵感动心灵,一路上,有我也有你。一路上,有我也有你……”
    一首院歌,激励着几代郑州八院人执着惠民的心;一首院歌,点燃了几代八院人奋力超越的梦。
    60年前的1957年11月,郑州八院(原郑州市精神病医院)的前身悄然诞生。郑州八院人满怀壮志地开始了“树特色专科品牌,建百姓满意医院”的风雨征程。
励精图治
自强自立继往开来
    风雨路长,自强不息。60年的时光流转,经历了一个甲子年的风雨洗礼,曾为数万名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而努力的郑州八院,如今依然步履铿锵。
    从郑州八院的院史资料中不难看出:从建院到20世纪90年代末,该院还是一个门诊、病房楼连体的露天四合小院。当时院内的基础设施差、发展滞后,条件还不如一个乡镇卫生院。为了在大医名医林立的省会郑州拥有一席之地,当时的医院领导班子主动作为,大刀阔斧地改革,于2000年租地40多亩(1亩等于666.67平方米),投资900万元,盖起了综合病房楼,建设了篮球场、健身康复场所等,彻底改变了住院环境。针对病人的特殊性,医院以安全“四防”为基础,门窗的玻璃等都采用抗击打特殊材质,折叠式窗户也设置到只能开40度角。这不但提高了医院安全系数,而且改善了以往铁门、铁窗、铁栅栏等关锁型管理模式,实现了硬件设施“上台阶”的发展变化。
    2006年,郑州八院组建了以霍顺利为核心的新一届医院班子,当时治疗手段少、科室单一、技术人才匮乏的状况,又成为严重阻碍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强学科建设,树立专科品牌迫在眉睫。
    “要提升医疗质量,实现治疗手段多样化,首先要解决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问题。”在霍顺利看来,技术能力素养是法宝。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哪些因素引发的,适合哪些药物等,靠的是以丰富临床经验为依托的精准诊断。
    自此,围绕“质量、安全、优质护理”的核心,全院凝心聚力,埋头实干,把3个病区80余人的团队,打造成了9个病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拥有全省首台心理检测CT的专业团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中西医结合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老年精神科、心身医学科等特色科室。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郑州八院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成为郑州市唯一一所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社区康复为一体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郑州八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特聘博士生3人,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共121人。其中,院内的“重性精神科”是郑州市重点培育学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是郑州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目前,郑州八院还是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异地就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精神病司法鉴定、劳动鉴定及残疾鉴定定点医院;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等多所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基地。
患者至上
精准扶贫慈善惠民
    真情为民,呵护心灵。回望60年的风雨征程,一幅“栉风沐雨、扶危济困、务实求进”的长卷徐徐展开。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郑州八院人持续解放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建惠民机制上下功夫。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致力于破解精神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并在惠民实践中找到了突破口。
    通过“打基础、上台阶、树品牌”,河南省第一家慈善惠民病区在郑州八院成立,每年救助贫困家庭精神病患者400多人,并逐步形成了以“呵护心灵·一路同行”慈善救助项目为主导,以“关爱贫困学子·相伴健康成长”之“心灵氧吧”慈善项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专项彩票公益基金残疾人康复项目、“686”项目、“心灵家苑”慈善救助基金项目为延伸,收治“三无”精神疾病患者为重点、职工爱心基金为补充的慈善救助模式。
    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贫困及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截至目前,2011年1月1日启动的“呵护心灵、一路同行”慈善项目,共完成救助3107人次,救助金额高达1028万元。
    自2009年12月起,郑州八院将每月的8日作为固定爱心日,在全院干部职工中发起“为困难病人送温暖”倡议,建立了爱心1元捐救助基金。10余年来,这项爱心接力赛已累计捐款7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
    此外,郑州八院经常组织专家深入开展义诊宣传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2013年6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灵氧吧”慈善项目实施,并对全市住院超过30天的18岁以下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医疗费用个人自费部分5000元的救助。2016年,医院又捐款30万元设立了“心灵家苑”慈善救助基金,捐款更是达到了65万元,主要对住院病人中的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推动慈善救助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至此,“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惠民工作示范医院”“河南省惠民医院”“省一级福利机构”等荣誉接踵而至;院长霍顺利也连续2年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创新力院长、最具惠民院长”。
医术至精
仁心专注争创一流
    精准医疗,重在创新。回望60年的一路跋涉,郑州八院有身处落后时的思变,有向一流转型时的艰辛,但更多的是与患者同舟共济的坚定与真情。从郑州市精神病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到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次次更名挂牌,让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发展印记。
    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速推动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郑州八院按照“院有特色、科有强项、人有专长”的发展新思路,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着眼长远,采取“内请讲学、外送培训”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同时,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及科研带教能力。作为业务发展工作的“重头戏”,郑州八院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的技术支撑作用,在临床带教中注重实效,因人施教,进一步细化病种和学科亚专业,以开放的心态,国际化的视野,搭建新的交流平台;先后与法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精神卫生领域发展较快的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层面的合作,并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联合完成了一系列科研项目。此外,目前正在研发的课题《孕期心理应激对子代情志和发育影响的近远期效应及其胎盘调控机制》入围国家“973项目”。
    在临床治疗中,郑州八院采用中西医、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循环治疗、经颅磁理化刺激治疗等多种手段,率先将家庭心理学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形成了优化学科亚专业结构的“精准诊疗”专科特色。
    国内业界权威人士做过一项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地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好的医院,其中在3个住院病人中,就会有1个患有心境(情感)障碍病人;而在落后地区,7个住院病人中才会诊断出1个患有心境(情感)障碍病人。也就是说,一家医院的病区精神分裂症病人达到七成的话,诊断水平就会降低;而诊出率高的话,医院的精细化分类就越好,治疗效果就越好。郑州八院目前就是处于心境(情感)障碍诊出率占三成的国内第一方阵。
    4年前,山西运城的一位女教师,18岁时被诊断出患精神分裂症,20多年来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好,之后慕名来到郑州八院。副院长胡雄在对其诊疗时发现,这位女教师胡言乱语的行为虽然很像分裂症,但是当时女教师表现出的心情却更符合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于是,副院长胡雄果断调整其用药方案,使女教师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恢复了正常的教师工作和生活。口碑传开后,很多山西省当地的疑难病患者都慕名而来。
    与此同时,郑州八院集全院资深专家之优势,成立了心境障碍小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及重型精神疾病小组、器质性精神障碍小组及成人内科疾病小组,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疾病诊断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病人来就是要治好病,我们医生的价值就是治好病;要做的事很多,科研也好、分科也好,核心就是把病治好。”副院长孔德荣如是说。
    精准治疗带来更精准的疗效,病人满意度升高,同时科研也上来了,科研教学诊疗相长,促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郑州八院获得了业界和患者家属的认可。据统计,仅2017年的前5个月,医院门诊就诊人数达到68889人次,出院人数达1602人次。
    2016年,据该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有38.7%的门诊病人来自省外;住院病人,郑州户籍所在地的患者占57.1%,省内外的占42.9%。其中安徽省、山东省、山西省、福建省、江西省的患者较多,占比19.3%;辽宁省、青海省、湖南省等地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51%。
    3年前,安徽省的李女士,在北京半年都没看好病,来到郑州八院,经医院专家小组会诊后,按照抑郁症调整用药。起初,李女士的家属不理解也不敢停用以前的药。后来,经过耐心沟通,医生对其调整用药半个月后,李女士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今早已恢复正常工作,还生了二胎。
    在技术能力培养之外,郑州八院还不断创新服务工作:通过改革机制、创新模式、改进方法、优化方案等措施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在细节上下功夫,形成了“全员、全岗、全程”的优质服务模式。用“爱心、细心、责任心”为精神疾病患者撑起了温暖的心灵家园。
服务至优
换位言行温暖人心
    点点滴滴,温暖相伴。一甲子的沧桑,时间带走了似水的流年,却带不走郑州八院人真情为民的情怀。多年来,郑州八院人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强调“职工为本,服务至优,爱在细微中”,不抛弃、不放弃,以细节传递真情,把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方方面面,落实到点点滴滴。
    “鉴于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造就了护理工作更辛苦、风险大的特质。”在护理部主任王玉玲看来,“很多病人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有家属陪伴,吃喝拉撒,全靠护士,这就需要我们的医务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很多时候,因为症状的驱使,精神病人的攻击性比较强,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伤害自己、伤害病友、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这也对护理队伍提出了新要求:临床护士除了要具备综合医院所有技能之外,还要掌握暴力防范技能。必须做到“防自杀、自残、伤人、逃跑”这“四防”。
    几年前,在一个夏夜,该院护士李清宝在巡视中发现一位患者站在床上摸空调。随即,李清宝好言劝说,让其下来。最后,患者下来了,但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拳朝李清宝打过来,李清宝的鼻子出现粉碎性骨折,因此还住院一个多月。
    类似这样防不胜防的伤害,在过去的8年里,郑州八院的医生、护士当中受到严重暴力伤害的高达47人次,这只是仅统计了比如头皮撕裂、骨折、耳膜穿孔、脑震荡等受伤严重的人数。
    针对职业风险的存在,郑州八院除了第一时间给予医务人员治疗、休假等精神慰问支持,编内编外同工同酬同薪资,绩效分配也倾斜一线标准,按照国家政策的范围内,70%以上发放到一线标准,并多次派出骨干去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等地学习暴力防范技能。
    近6年来,郑州八院全院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78个月以上、学术交流合计276次、总人数达354人次。随着服务措施和经验的更加丰富,医护人员受到严重伤害的次数在逐年下降,从2011年时的高达11起,下降到2016年的仅2起,2017年上半年的零起。辞职的护理人员从2010年的27人,下降到2015年的6人、2016年的5人、2017年的2人。为了持续提升优质服务质量,郑州八院在护理人员中大力推行整体化护理,持续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实行护理质量二级质控,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竞赛活动,组织考核小组每月对各病区进行综合考评;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娱疗活动。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尝试性开展“康复路上,你我同行”医务社工工作。数据显示,从2014年11月到2017年7月,郑州八院在保护患者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在传统约束带的改进创新上,护理部就有6人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慈善惠民病区,由警察送来的长期流浪病人,基本上都是蓬头垢面的,有带外伤的,有严重烫伤的,还有手脚冻伤的,也有皮肤溃烂的。但是,无论护理难度有多大,该院医务人员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为病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换衣服。经过一番打理,病人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2年前,一位50多岁的亚木僵状态患者被送到郑州八院。患者不会翻身和主动进食,体检时发现骶骨尾部有严重压疮,深度化脓。拥有26年精神科护理经验的护士长吕文佳就从外院买来压疮膏,并专门派有经验的责任组长对其进行护理,悉心照料半年后,使患者顺利康复。
医德至善
精医笃行提升内涵
    家住荥阳市的李阿姨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她的2个儿子和1个女儿都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为了给孩子们看病,李阿姨省吃俭用,生活过得很拮据。6年前,李阿姨带着3个孩子来到郑州八院。张丽霞大夫得知这种情况后,主动提供帮助。得知同事家有一祖传秘方可以治类风湿关节炎时,张丽霞就和同事一起出钱,共同帮助这位坚强的母亲。目前,李阿姨的儿女都已经能够生活自理。李阿姨每次来医院取药,都会到病房看看曾帮助过她的医护人员。“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是我的亲人。”她说。
    这样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一次次关爱、一个个善举,正是郑州八院人践行“善心惠民”实践的缩影,也是医者仁心的院训体现。霍顺利这样解释院训:“厚德精医是对医院文化精神的凝固与提炼;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培养德技双馨的优秀人才;博爱惠民,就是重实效、尊重人本医疗的特征,让患者看得起病。”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郑州八院立足实际,主动承担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培训,有效开展健康大讲堂工作,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小结,全面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制度考核体系,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
    “同心、同德、同行”,诠释着大医惠民的丰富内涵。郑州八院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精神卫生示范专科医院”“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医院慈善惠民病区、药械科被团市委授予“郑州市青年文明号”,心身科被郑州市总工会授予“健康卫士先锋岗”,七病区被郑州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集体”“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慈善志愿者工作获得“优秀慈善志愿者工作站”称号。
心系百姓
任重道远扬帆远航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花开花落60载,流年弹指一挥间。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节点,回眸一甲子探索与实践,郑州八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时代变迁中与时俱进,在继往开来中扬帆起航。
    “口言之,身必行之。”在迎来60年“生日”的今天,在大卫生、大健康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新常态下,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郑州八院人,将以深入学习践行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开阔视野、主动作为,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弘扬“厚德、精医、博爱、惠民”的办院精神,以创“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市精神卫生的发展步伐。
    回眸,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理性的思索;思索,是为了坚定前行。而今,一个占地面积116亩(1亩等于6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243平方米,病床700张,总投资30015万元的西区新院区已破土动工。加快发展、驱动升级,“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用汗水和惠民的真情培育起来的郑州八院,必将会以崭新的身姿,跻身国内精神专科医院的前列!

 

环境优美

 

团结奋进创新的领导班子

 

 

郑州八院荣膺第七届“中华慈善奖”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