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于

2017-10-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5223 次 

□孟长海

 

    前几天,笔者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几只蜜蜂和蝴蝶围着一丛鲜花正在忙着采集花粉、传播花粉。笔者觉得中西、西医就像忙碌着的蜜蜂和蝴蝶,这种和谐的状态,或许正是中医与西医应有的关系。
    中医、西医都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关键在于中西医:该如何共处才能适应两种医学发展的需要。古人云:“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作为中医人,笔者认为,只有中西医和睦相处、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建立起WHO(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这种医学理念下,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调整才会趋向合理。

 

中西医的差异决定两者要和谐发展

    和谐的前提是互相尊重。从事西医和从事中医,没有技术优劣、地位高低之别。中医和西医是两个文化背景、理论基础完全不同的医学和生命科学体系。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医的对象、观点、方法的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长林指出,中医学以人体为主要对象,着重关注的是气化,把人看成是气的整体。而西医学则以有形的人体为对象,研究器官、细胞和分子对生命的意义,把人看成是实体的整体。也就是说,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然而,时间与空间是共存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却有某种程度的概率性的对应关系。它们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排斥。寻找这种对应关系,有利于临床。
    中西医各自的利弊也决定了和谐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西医学汲取高科技的成果,充实到检测、手术、药物等领域,在外科手术、流行病控制、动物实验、免疫技术、器官移植、新药物筛选、医学工程等方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西医也有不足之处,对人的特殊性不够重视,侧重人的生物性,忽视人的心理、感情、行为、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不是所有的疾病西医都有治愈的办法。中医学在宏观方面,重视人的特殊性,强调人的整体性,主张标本兼治,关注人体同心理、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在这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中医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中医强调宏观和整体,西医则强调局部的和微观的,两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换句话来说,也只有中西医互相借鉴,运用对方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达到生存、发展的目的。

 

中西医相互配合有益于提高疗效

    以人体和疾病为研究对象,消灭和控制疾病是中西医学的共同目标。中西医两种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运用于临床实践,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临床上,中医学、西医学应用各具特色的诊治疾病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诊断疾病方面,中医可以借助西医的实验室、诊察手段以协助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程度或治疗效果;西医若能借助中医“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病人的体质状况、疾病总体性质和治疗的反应等,会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预测病势进退等颇有裨益。总之,中西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互助互补,有选择性地应用对方的方法和技术,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对提高诊疗效果有很大益处。理论研究上的互相借鉴、诊疗疾病方法和技术上的互补互用,既可以保证中西医学的各自独立发展,又能促进各自理论体系的完善和诊疗疾病效果的提高。
    笔者认为,中西医和谐不仅是一种管理策略、一个长远目标,还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谐才能共赢,和谐才能稳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每个疑难病例,都由相关科室组成的中西医专家组进行会诊,大家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 将循证医学与辨证施治联合起来。这会促使中医、西医互相了解彼此的专业,以在不用“翻译”的情况下能听懂对方的语言,从而根据自己的判断发表意见。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西医彼此尊重的工作局面,医疗技术会快速提高,也会促使中医强势学科脱颖而出,有力地保证患者的健康权益。

 

中西医和谐是大医学理念

    鉴于以上论述,中西医和谐不是狭义的中西医结合,不是抱着相互“改造”“提升”的态度进行机械性拼凑,更不是每所医疗机构在科室设置、人才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平分天下”。其内涵超出了某个专业的学术范畴,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中西医的先进性,形成了融合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人本思想于一体的大医学理念。
    在学术层面,不少研究者希望把这两种不同模式的医学理论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但由于中西医学基于各自的思维研究方法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创新无异于画蛇添足。其实,中西医和谐不是这两种医学模式的统一,而是应该着眼于相互交流和促进,通过理解和认知对方的理论内涵、思维特点和表述方法,实现两者的互相借鉴和互补互用。这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施的借鉴式互补、交流,将有效地促进中西医学术的发展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在思想层面,哲学作为一切科学的总纲,已经跨越了意识形态和地域障碍,为东西方科学技术进步共同服务,这会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东西方医学。
    毋庸置疑,中医学有着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紧密的一个学科。中医学把人体看成各种器官、组织的综合体,讲求“天人合一”,不仅把人看成是自然中人,还把人看成社会中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中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还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宗旨一脉相承。举例来说,治未病理念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古贤认为“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可以诊断出人的某种阴阳失衡——个人与环境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体内脏腑、气血之间的矛盾,然后提出相应的心理调解、药物治疗的方法。中医的这种医疗、保健相结合的疗法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的“治本之策”。同时,这对预防和治疗以病因不明确、多因素致病、难以治愈为特点的现代疾病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和谐的中西医“大碰撞”
□梁宝松

    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上,在微信群内,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中医落后了,中医是伪科学;另一种说法是西医无用论,针对西医无法治好的疾病,认为西医就是“坑”病人的钱而已!我认为,这些说法没有事实依据,显然是不正确的。
    几天前,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修岭,带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几位主任医师,和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赵文霞率领的中医界的主任、博士、硕士等汇聚一堂。我们要搞一个中西医“大碰撞”,看看能否“碰撞”出中西医思维的“火花”来!
   当天晚上的主题是功能性胃肠病。首先,我代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根据最新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标准,讲解消化道平滑肌、Oddi括约肌(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胆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Oddi括约肌)和功能性胃肠病之间的关系;讲解老年人因便秘就诊时,遇到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时候,医生怎样选择促动力药物。最后,我结合看诊的一位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严重腹痛、呕吐的患者,其在诊断明确,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的案例,讲解了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和缓解括约肌功能障碍药物的应用。紧接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博士李合国,详细讲解了中西医结合解读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指南。李合国不仅讲解了和西医对照的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疗法,还讲解了不同于西医诊断所对应的中医辨证和中医有关的临床思维。特别是他提出的赵文霞根据疾病特点辨证思维,在汤药、方剂基础上的加减,就是不同的排列组合,让我们对中医辨证用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讲座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作为西医,我们认为今天学到了很多真正的中医基础知识,对于指导我们将来在工作中合理使用中成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中医专家也认为,我们对西医知识的讲解,解开了他们长期受到困惑的有关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腹部疼痛原因和机理的谜团!
    我们的交流,没有门户之见;我们打开心扉,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看到的是对方的优点,正如大家的共识:西医救命,中医治病,中西结合,各取所长,才能更有优势!我们相约,很快会举办第二次、第三次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我想在这里告诉大家,真正的中医、真正的西医都是治疗疾病的!请大家相信,西医很优秀,中医也很优秀,可是,能够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医生才是最优秀的!我期待河南消化界的中西医能够真正大融合,会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河南群众造福,进而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贡献出河南医生的智慧!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