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也须分型辨证施治

2017-10-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0655 次 

尉氏县张市镇陆口村卫生所 何洪涛

    痤疮又俗称“青春痘”,是多发生于青年面、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伴皮脂溢出。这与中医文献记载的“肺风粉刺”类似。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zhā)郁乃痤。”《肘后备急方》“年少气充,面生皰(pào)疮”,提出了年轻人因气血方刚、气血充盈乃生此病。《诸病源候论》曰:“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也。”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痤疮的病因可主要归纳为风、寒、湿、汗、酒,病机主要是表郁。
    本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先天、后天两方面因素。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但发生本病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由此可见,先天体质禀赋在发病中乃至病情轻重程度上占主要位置。一是先天禀赋特殊,自父母所授的体质,皮肤性质决定先天机体的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方调,一旦到了青春期肾气开始充盈,女子天癸至男子相火旺,循经上蒸头面而致病发。此种情况较难控制。二是多因肺胃蕴热熏蒸肌肤而致。或过食辛辣油腻之品,以致体内生湿生热;或忧思伤脾,水湿内停成痰,郁久化热,湿热痰邪凝滞肌肤而致;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冲任失调而致;或天癸相火太旺,而致本病反复不愈。

专家名片

    何洪涛,尉氏县张市镇陆口村卫生所医生,2017年1月被尉氏县人民政府评为“非遗传统中医药何氏顽癣疗法代表性传承人”;19岁开始行医,临证重视扶正祛邪,善用八纲辨证,以“皮肤病十法”治疗各种疑难性皮肤病,如擅长牛皮癣、白癜风、鱼鳞病、顽固性荨麻疹、甲癣、丘疹性荨麻疹等皮肤病的诊治。

分型辨证治疗

一、肺经风热型

    主要症状:面部前额轻度脂溢,两颊鼻侧及下颌多数粟粒大小、毛囊性炎性丘疹脓疱,前额密集白头粉刺,鼻头、鼻翼两侧毛孔粗大,可见少许炎性红斑间见黑头粉刺。患者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肺经风热。
    治则:疏风清肺热。
    方药:桑叶10克,菊花6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夏枯草15克,丹参10克,枇杷叶10克,栀子10克,赤芍10克。

二、肺经血热型

    主要症状:颜面脂溢明显,鼻头、鼻翼两侧,双颊部毛孔粗大,散见片状红斑,前额、双颊、下颌部有粟粒大小、红色炎性丘疹,脓疱间见红色小结节,前额、鼻部可见黑白头粉刺。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肺经血热。
    治则:凉血清肺热。
    方药:桑白皮10克,连翘15克,野菊花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枇杷叶10克,归尾6克,赤芍6克,生地15克,丹皮9克,麦冬12克,甘草6克。

三、脾虚湿蕴型

    主要症状:前额有淡红色毛囊性丘疹、粉刺,鼻头、鼻翼毛孔粗大,脂溢明显,下颌有淡白粉刺。患者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缓滑。
    辨证:脾虚湿蕴。
    治则:健脾解毒利湿。
    方药:生薏米30克,生扁豆10克,白术15克,赤苓皮10克,黄柏9克,白鲜皮10克,厚朴10克,香附10克,木香6克。

四、胃肠湿热型

    主要症状:前额、面颊、鼻部及下颌可见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周围炎性红晕,其间散在粟粒至绿豆大小脓疱,鼻部可见黑头粉刺,颜面脂溢明显。
    辨证:胃肠湿热。
    治则: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茵陈15克,黄连6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栀子9克,茯苓10克,生薏米5克,熟大黄6克,连翘15克,生槐花15克。

五、肝郁气滞型

    主要症状:前额、鼻部、颊部、下颌、颈侧散在红色毛囊性炎性丘疹脓头。患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肝郁气滞。
    治则:行气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10克,香附10克,白芍10克,当归9克,川芎9克,丹参9克,陈皮6克,青皮6克,郁金6克,木香6克,延胡索15克,黄连6克,连翘15克。

六、冲任不调型

    主要症状:面颊散在粟粒大小、暗红色毛囊性丘疹,其间散在小的结节。患者舌质淡,苔白,脉沉。
    辨证:冲任不调。
    治则:滋阴降火调冲任。
    方药:当归9克,川芎9克,熟地10克,山萸肉12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山药10克,丹皮9克,女贞子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

七、痰湿蕴阻型

    主要症状:颜面脂溢明显,面色暗黄,双颊部毛孔粗大。额部、面颊有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色暗淡,下颌部有樱桃大小结节,囊肿颜色偏暗。
    辨证:痰湿蕴阻。
    治则:利湿痰软坚散结。
    方药:茯苓10克,炒白术15克,连翘15克,瓜蒌15克,川贝母10克,海藻10克,丹参15克,夏枯草30克,黄连6克,黄柏10克,陈皮9克。

八、血瘀痰结型

    主要症状:面、颈、前胸及肩背部,多见粟粒至黄豆大小暗红色丘疹斑疹。颜面部脂溢明显,局部毛孔粗大。患者舌质暗红,色边瘀点,苔白略腻,脉沉涩。
    辨证:血瘀痰结证。
    治则:活血化瘀祛痰软坚。
    方药:浙贝母15克,海藻10克,连翘15克,苦参1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炒三棱15克,炒莪术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