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治自成体系 健康扶贫成绩斐然

2017-10-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6862 次 

——来自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报告
本报记者 丁 玲  王 婷

    “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这是贫困人口的愿望,也是国家健康扶贫的目标。
    扶贫,先从健康开始。
    医者仁心,仁者爱人。作为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如何发挥专科实力优势,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患者,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
    从省内到省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用自己的爱心和善举,不断播撒爱的种子,形成了以专家团队带头送医、义诊筛查覆盖城乡、医保基础保障、慈善救助补充帮扶等模式为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
四次手术书写生命奇迹
    9月14日,在新郑市八千乡一所幼儿园里,一个梳着马尾辫、身材瘦瘦的小姑娘正在安静地上课。
    小姑娘名叫奇奇(化名),今年5岁半,聪明活泼。然而,4年前,奇奇曾因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被多家医疗机构宣判“死刑”。
    奇奇出生于2012年,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中的老大。满月那天,父母带着她们去做体检,结果被告知:奇奇的心脏有问题,需要去大医院进一步诊断。
    第二天,奇奇被爸爸妈妈带着去了一家省级医院,被确诊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如果不及时手术,奇奇很难长大成人。当时,奇奇的爸爸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去大医院再看看,连夜赶往外地,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
    在外地住院期间,奇奇的爸爸妈妈多次收到奇奇的病危通知,最终因手术条件不成熟而被婉拒。不甘心的他们又带着孩子先后奔赴国内知名医院。当他们第三次赶到一家大医院,命运又给他们开了个玩笑——在手术的前一天,医生再次劝他们放弃治疗。
    但是,奇奇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烈。在回乡的火车上两次晕厥,她又都坚强地挺了过来。这让夫妻俩再一次坚定了求医的信念。从此,郑州多家医院都能看到一对夫妻抱着一个浑身黑紫的孩子四处奔波。
    最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他们第一次听到了“可以手术”的喜讯。当时,接诊奇奇的是该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区主任杨斌(他在攻克复杂心脏病方面颇有造诣)。
    “杨主任当时说,您赌一把,我也赌一把,咱们把孩子救下来!”提起当时的情景,奇奇的爸爸记忆犹新。
    之所以找到杨斌,是因为早在几年前,杨斌与奇奇曾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杨斌在新郑义诊,发现奇奇的病情后,他建议家长早日为孩子做手术。
    据杨斌介绍,像这种极其复杂的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至少需要3次手术。第一次手术成功后,半年后再做第二次手术,孩子三五岁时再根据身体情况做第三次手术。
    2013年9月28日,奇奇第一次被抱上手术台,这次做的是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经过5小时漫长的等待,终于传出了“手术成功”的消息。
    2014年5月,杨斌为奇奇做了第二次手术——左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由于奇奇身体虚弱,手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经过3个月的休养,2014年8月25日,长达7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奇奇又一次渡过难关。
 (下转第四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