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地生根到独具特色 “医院里的摆渡人”系列报道之三

2017-09-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3263 次 

本报记者 文晓欢 尚慧彬

    从引进医务社工服务到实现这一服务的本土化,再到开创独具特色的医务社工服务新模式,在发展医务社工之路上,河南省肿瘤医院可谓后起之秀。
    项目联动,引进医务社工服务
    走进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大厅,放眼望去,环绕导诊台,写有“河南省肿瘤医院同行医务社工站”的红色条幅格外显眼。
    医务社工站的成立,要追溯到4年前。2014年3月3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系、郑州市金水区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河南省肿瘤医院同行医务社工站,3名医务社工进驻该院。
    “成立工作站,意味着医院正式引入医务社工服务。”河南省肿瘤医院团委书记陈伟良介绍说,同行医务社工站以承接政府和慈善组织购买的医务社会工作项目方式进行运转,开展医院社会工作;医院为项目社工提供办公场地、个案访谈场地、小组活动场地、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专用电话等支持。
    据了解,自2014年3月5日同行医务社工站正式开展第一个项目以来,迄今共有4个项目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顺利落地。以时间为主线,这4个项目依次是“生命关怀”“生命关怀 医路同行”“感悟生命 陪伴同行”“依然是我”。
    孟海燕是最初入驻河南省肿瘤医院的3名社工之一。作为“生命关怀 医路同行”的项目负责人,每次谈及这个项目,她都非常骄傲。
    “这个项目是在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大爱之行’项目指导下开展的,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呢!”孟海燕坦言,17个月的项目执行期,直接受益患者及家属共有1425人,间接受益人群达到4700余人。
    孟海燕所言不虚,“生命关怀 医路同行”项目成效显著。患者层面,通过个案探访、病友互助小组及照顾者支持小组的努力,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情绪问题;通过社会资源链接,帮助了贫困患者,项目执行期内累计为服务对象链接资金6万余元。患者家属层面,通过开展照顾技巧讲座、照顾者支持小组、病区志愿者活动等,帮助患者家属学习了更多科学有效的护理技巧,提升了患者家庭抗逆力。医务人员层面,通过开展医患沟通小组、医患沟通技巧讲座及巴林特小组推广等,帮助医务人员表达情绪、舒缓压力,使其职业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医患沟通也更加顺畅有效。
 (下转第二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