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医疗破解看病难题 健康扶贫“扶”到百姓心上 信阳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2017-09-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0270 次 

本报记者 杨冬冬 王明杰  通讯员 王 戈  吕晓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市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民生工作重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基层人才培养和中医药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县、乡、村医疗“一个路径”
破解患者看病难问题
    因家里有事不能在县人民医院继续住院治疗,通过协作医疗的转诊通道转诊至乡镇卫生院,完成了疾病治疗临床路径。这是信阳市息县小茴店镇杨楼村村民瓮青治疗脑梗死的经历。
    根据病种病程的发展情况,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段治疗、分段计费、连续管理,在方便患者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之间找到平衡。这就是息县卫生计生委从2012年6月开始探索的县、乡、村协作医疗机制。
    村卫生室负责一般病情患者的门诊诊疗、筛查及恢复期康复;乡镇卫生院负责复杂病情患者的门诊诊疗、简单手术,常见病、多发病或院内康复患者的住院诊疗及慢性病患者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县级医院负责制定协作医疗临床路径,负责急症、复杂病情、手术期住院治疗及慢性病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息县各级医疗机构对于同一位患者不同阶段的治疗,都遵循统一的核心临床路径和标准流程,下转患者该做的检查和治疗不会减少,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未降低。
    “近年来,信阳市首创了协作医疗服务新模式,选取息县作为改革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双管齐下,一方面实行‘上下一体、分级诊疗、分段服务’的协作医疗服务模式破解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支付制度改革。”信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亚玲说,试点改革实施以来,息县取得了“一升两降”的显著效果,即县级、乡级医疗机构床位周转率明显提升,患者外转率和次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息县模式”现已成为信阳市医改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为了普惠群众,信阳市在全国率先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了26家农民工定点医院,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就地报销补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都拥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目录为全省首创,得到省卫生计生委的高度肯定;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病种扩大到目前的35种,新农合大病保险顺利实施;174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60个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全市基本药物配送到位率达98.6%,基层群众用药得到有效保障;药品平均降价约10%,医用耗材平均降价约25%,部分医用耗材降价达50%,缓解了看病贵难题。
 (下转第二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