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杀手”——骨质疏松症

2017-09-0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1939 次 

河南省人民医院 阚全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达8600万人,占总人口的6.6%,2050年将达到2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2%。骨质疏松症在发病早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然而一旦出现骨折,已是严重阶段,被称之为“寂静的杀手”。
    哪些人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固有因素和非固有因素。固有因素包括人种、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于黑种人,可能因为维生素D的受体分布不同。老年人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进食少,钙摄取量少,室外活动少,日照少,维生素D合成不足,各器官退变、器质性疾病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力和听力减退及损伤机会增加,都是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而发生骨丢失,低水平雌激素是妇女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有母系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高。非固有因素包括低体重、性腺功能减退、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有许多疾病和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柯兴氏综合征、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脏病、慢性肾病、器官移植术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等。废用性骨质疏松可见于骨折或骨病长期固定后、脑血管意外后的瘫痪、脊髓损伤后的截瘫等长期卧床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物、抗癌药物、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肾衰用透析液等。骨丢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成正比。
    如何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T值),正常:T值≧-1;骨量低下:T值-1~-2.5;骨质疏松:T值≦-2.5;严重骨质疏松:T值≦-2.5,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需要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适当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降钙素、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锶盐等。
    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误区有3个。误区一:骨质疏松症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须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与年龄增长有关,也即与自然衰老有关,但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误区二:有骨质增生,就不能补钙。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因此骨质增生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仍需要补钙治疗。误区三:补钙会补出结石吗?补钙是不会补出结石的。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青少年期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同时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与营养不良,防止各种性腺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性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以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成人期,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仅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成年后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延缓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对绝经后妇女来说,主要是及早补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剂。二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避免骨折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骨折发生率。

    阚全娥,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2014年在美国东弗吉尼亚医学院作访问学者;发表论文30余篇;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