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大肠癌发病率在上升!

2017-08-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9194 次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晓芳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大肠癌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发病趋势增加明显;发病率与城市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两倍;大肠癌在我国各种癌症发病率中居第六位,但在大城市男性中发病率已跃居第二位。
    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与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包括多肉食、少谷物、少蔬果、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的不合理膳食习惯,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不足,超重、肥胖增多等因素。
    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及贫血等,但早期大肠癌可无任何症状。和其他癌症不同,大肠癌可以预防。大肠癌由各种癌前病变(息肉,尤其是腺瘤样息肉和不典型增生)发展而来,而从腺瘤到癌变一般需要5~15年。因此,接受规范筛查、随访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未来大量大肠癌病例的发生。
    如何筛查?目前来说,结肠镜是最有效的手段。就发病年龄而言,大肠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推荐一般风险人群从50岁开始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高风险人群应向医生咨询风险因素和筛查建议。有以下任意一条者为高风险人群: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有大便习惯的改变。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为高风险人群: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结肠镜检查常被误解,很多患者担心损伤肠道,也害怕疼痛。实际上,随着单人肠镜技术的改进和无痛肠镜的应用,现在结肠镜检查并不太痛苦了。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并切除息肉,但是低质量的诊断肠镜、低质量的肠道准备以及医生的操作经验不丰富等会影响息肉的检出率。因此,患者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务必遵照预约要求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肠道准备,以便更容易发现病变。
    一旦检查出结肠息肉,就需要进行治疗,结肠息肉切除术是阻止结肠癌发生的有效方法。国外研究发现,小息肉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通常的治疗方法有:活检钳凝切法、圈套凝切法、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近年来,EMR和ESD可以切除大面积、没有癌变或仅有表面癌变的大息肉,还能保持结肠的完整结构,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控范围内。当然,无论普通的电切术或EMR、ESD,均有出血、穿孔的风险,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一旦发现迟发性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肠镜下再止血;如果发生穿孔,则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创面闭合或外科手术,以修补肠壁。
    预防大肠癌,首先要管住嘴!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把加工肉制品定为一级致癌物,每天增加100克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患大肠癌的风险相对增加14%,因此要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
    此外,大家要尽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还要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腹部脂肪。研究表明,肥胖是大肠癌的易发因素之一,BMI(身体质量指数)>30的肥胖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相对增加33%。大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粪便中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进而便秘;注意保持良好心情,好情绪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减少肿瘤的发生。阿司匹林可预防大肠癌。大量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对大肠癌有预防作用,但目前尚未推荐用于初级预防,因为其最佳有效剂量、开始治疗的年龄、治疗周期尚有争议。
 (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

专家名片

    李晓芳,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完成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擅长应用各种特殊消化内镜对疾病进行诊断、对消化道早期肿瘤进行治疗,如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擅长应用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进行诊治,以及多种内镜下操作;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