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 构建全覆盖“互通式”医联体 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守护者

2017-08-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6383 次 

本报记者 史 尧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市按照统筹布局、试点先行的原则,持续完善和推进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形成了医联体全覆盖、“互通式”区域医疗联合格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逐步覆盖城乡居民。
建立全覆盖“互通式”医联体

 

 

 

 

 

 

    近年来,郑州市按照统筹布局、试点先行、持续完善、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了综合医联体分区域全覆盖、专科医联体纵横协作的“互通式”区域医疗联合格局,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医联体建设伊始,郑州市将医联体建设纳入全市医疗卫生规划,并结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医院等因素,分区域、分层次规划由三级医院或能力较强的二级医院组建综合医联体(医疗集团)3家、专科联盟7家、中医医联体1家。郑州市中心医院作为龙头,率先试点组建省内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并随着医联体建设发展成立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该医联体成员单位已84家,紧密型医联体6家,覆盖郑州中西部五区五县(市),服务人口580多万人,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15年11月的一天,郑州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主任侯玉华刚完成一天的坐诊工作,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侯主任,马上从医联体成员单位郏县妇幼保健院转运一位女患者到你们科室,34岁,引产后大出血,目前出血量2000毫升以上,已出现休克现象,请做好抢救准备!”挂断电话,侯玉华立刻通知科室人员准备抢救物品,联系输血科、手术室、化验室、麻醉科及介入科,开通绿色通道。经过数小时紧张抢救,产妇转危为安。类似这样急危重症患者上转医院得到及时救治的案例每天都在医联体内不断上演。
    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郑州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12个配套文件,探索完善以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以金水区、中牟县为代表的县、乡一体化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医联体为代表的跨区域专科联盟模式和以郑州儿童医院儿科医联体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模式。通过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了医联体组成、发展目标、组织管理、合作内容和运行机制,成立了医联体理事会,对各医疗机构学科规划、业务管理和资源调配实行“三统一”,并建立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例会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等。各牵头单位分别成立医疗、护理和院感质量管理委员会,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与考评,确保医联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同效,引导医联体健康规范化发展。
    郑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付桂荣说:“区域内优质资源共用共享、整体协调发展,郑州市在实现院间资源共享方面下了大功夫。”郑州市卫生计生委规定各牵头单位要长期实施免费开放医院医学资源平台、免费进修培训、免费提供远程诊疗设备等帮扶基层“十大项目”,规定上级医院医师晋升高级职称与帮扶基层挂钩,并打造集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检验、远程心电诊断与监护、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为一体的医联体信息平台,依托医联体建成远程诊疗中心19个。
    目前,郑州市所有三级医院及能力较强的二级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和部分区级综合医院均牵头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医联体,其中,城市医联体12家、县域医联体11家,纳入成员单位1059家。医联体组织架构实现了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专科合作、行业限制和企事业单位限制等“五个突破”,建立以契约合作为主,合作共建为辅,融并、托管等直接隶属并存,功能互补联合的“多元混合”合作形式,有5家医联体成员单位还与市域外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协作。 (下转第二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