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和他的《海药本草》
2017-07-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3988 次
□黄新生
李珣,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沿海上丝绸之路移居中国,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世代以经营外来草药贸易为业。作为前蜀政权的皇亲国戚,李珣享受宾贡待遇,生活条件优厚。作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李珣拥有众多的粉丝。但这并不是李珣的全部,李珣还是一位医药学家,精通医理和药理。由于李珣家族世代经营外来草药贸易,他对外来草药的性质和功用的了解尤其深刻。10世纪初,李珣参考了《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50余种文献资料,结合祖传的外来草药知识,编撰了《海药本草》。
李珣家经营的外来草药主要通过海舶,沿海上丝绸之路自国外输入,又称海药,李珣因此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海药本草》。《海药本草》中的药材涉及40余处产地名称,以岭南及海外地名居多。《海药本草》记述了药名释义、药物形态、药物出处、产地、形态、品质优劣、真伪鉴别、采收、炮制、性味、主治、附方、用法、禁忌等。该书对药物的气味和主治有许多新的发现,同时修正了过去本草书中的一些错误。如草犀一药,陈藏器说:“煮者服之,能解诸毒。”而李珣则说:“研烧服之,受毒临死者亦得活。”再如迷迭香,陈藏器说它“性温无毒”,李珣则纠正说“性平不温”。另外,该书对药物的相恶相使等作用也有新的阐发,如补骨脂恶甘草等,因此本书对修改补充综合性本草也是很有价值的。
《海药本草》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香药的记载特别多,多达50余种,如有青木香、零陵香、甘松香、茅香、瓶香、丁香、乳头香、安息香、甲香、迷迭香、荜澄茄、红豆蔻、没药等。
《海药本草》至南宋末年已经亡佚,没有刻本流传,幸由蜀人唐慎微《证类本草》、赖傅肱《蟹谱》等书的征引,才得以保存部分内容。由于《海药本草》的珍贵性和独特性,《本草纲目》对其也多有引述。
李珣和他的著作《海药本草》,不但丰富了传统药物学,也是回族医学的重要基础与典籍。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