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中医诊所应把握好“火候”

2017-06-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乡村视角 浏览:12607 次 

□孟长海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基层建立中医诊所,并且放松了开办中医诊所的要求,这就激起了很多中医药工作者的热情。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在积极推进这项政策。
    可是,笔者通过走访发现,现实并不太乐观,让我们先分析几个关于中医诊所的问题:一是中医诊所能缓解看病难吗?二是哪些人愿意开办中医诊所呢?三是开中医诊所的具体措施实施了吗?
    目前,大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患者过于集中等,仅指望大医院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太现实。那么,国家想通过医生多点执业来促使医生流动,这是破解大医院患者越来越多的“法宝”吗?笔者认为,只能说这是一种途径。目前,对于在大医院工作的医师来说,个人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待遇是核心问题,职业成就感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大医院可以给这些,小医院或者诊所是给不了的。因此,让大医院里的医生“走出去”行医是有一些困难的:一是医院对专家“走出去”有些不积极,毕竟影响了集体利益;二是医生不愿意走。对于中医来讲,患者信任中医,当然,中医还会看重单位的一些保障问题。
    患者信任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在基层医疗条件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善的情况下,这样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自由执业医生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暂时很难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
    那么,哪些人愿意“走出去”行医和开诊所呢?实际上,大医院并不是每个医生都适合“走出去”的,能“走出去”的医生,没有“真功夫”是不行的。其中,名医名家“走出去”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可以到诊所里坐诊,但是把他们固定在诊所里就不太现实;“走出去”行医,对于新入职、低年资的医生没有诱惑力,他们没有资本“走出去”行医,也不会受到诊所投资方的青睐;然而,在中年资的医生中能“走出去”的是什么人呢?笔者认为,考虑到医院发展受限者或者有志于创业者,这些人在创业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会显得力不从心。由此,笔者分析,开办中医诊所不能仅依靠体制内的医生。
    笔者认为,资本持有者是开办中医诊所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办诊所都是雾里看花。若让中医诊所“落地生根”,必须有足够资金的支撑才能发展起来。核心问题是资金,中医诊所的投资者不是医生,那么,期望体制内医生“走出去”自由执业的动力不大,医生应该是一个雇员而已。同时,投资方追求的经济效益,医生“走出体制”是为了个人发展,没有患者来就诊,诊所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体制内医生“走出去”或者开诊所是一件好事情,核心问题是依赖患者。然而,患者青睐大医院里的医生,更需要大医院里的先进诊疗设备,想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必须通过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力量来扭转这种局面。其实,这些就是开办中医诊所保障的问题。
    这种保障,首先是政策性的保障,然后就是技术性的保障。政策性的保障在于享受平等的医保政策。除政策支持之外,还有技术问题。如果是同样的专家,技术也一样,在大医院看中医和诊所里一样,这样患者就会来诊所里就诊。患者信任专家的诊治能力,但是,医生如果在药物、检查等方面不能做到和大医院同样,时间长了,中医诊所发展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实际上,作为开办中医诊所者,核心是经济利益,管理部门只要处理好“走出来”医生的发展问题和利益问题,总会有“走出来”寻求发展的医生。有发展前景作为保障,通过医疗保险等让患者在基层就诊享受红利,很多患者就被分流到诊所了。同样,政策平等、技术手段平等,中医诊所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就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未来的中医诊所是市场环境下的诊所,看来,开办中医诊所急不得,要等待“火候”。您若想“走出去”开办中医诊所,既然迈出去这一步,就要学会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适者生存了。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