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灾难医学发展正当时

2017-05-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监督 浏览:15168 次 

本报记者 张 琦  文/图

   国际灾难医学界通行的危机处理模式(即“PPRR”模式)认为,根据不同类型的灾难作出反应,通常包含以下4个阶段的工作:灾难前预防阶段、灾难前准备阶段、灾难爆发期应对和灾难结束期恢复。这一模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实践中。结合河南实际,河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将制定切实可行的近、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三级灾难医学体系建设思路。谈起灾难医学救援,孙同文说,灾难医学救援涉及社会多个部门,提高灾难救援效率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及完善的理论成果。
在灾难医学方面,能做的还有很多
    一些参加过灾难救援的医务人员表示,目前,河南的救援体系尚未完善,急救应对缺乏实战性……为此,孙同文积极开展灾难救援知识讲学活动,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学会快速进行灾难救援,让更多的人学会自救。2017年3月底,河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召开首次常委会,并于4月27日开始首次灾难医学基层行活动。
    快速、准确的医疗卫生需求评估,能为开展灾难现场医学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据孙同文介绍,卫生灾情评估包括评估救援重点地区、地理环境、伤员人数及伤情等。卫生灾情评估不当,必然会导致救援指挥系统无法统筹安排医疗救援力量,使应急预案的实施、救援力量的分配、药品器械的准备等出现偏差。灾难救援应急预案大多数建立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设施完好的情况下,且往往只涉及一种灾害原因,对多灾原因和次生灾害考虑不周全。而这些方面,正是灾难医学大有可为的方面。
灾难医学专业人员亟待扩充
    孙同文介绍说,目前,我国专业灾难医学救援人员严重短缺。大多数紧急赶赴灾难现场的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的专业培训,不了解灾难医学救援的特点,缺乏特殊技能。
    时间就是生命。伤情的复杂性使灾难的现场救治打破了院内分科,全科和专科医疗救治工作必须同时进行。在我国,灾难以往多被归入社会救援的范畴,并未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实际上,灾害发生时,广大群众是第一目击者、受害者,也应该成为最快施救、包括自救的人。目前,我国公众的自救与互救意识比较差、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这些都是灾害转化成灾难的诱因。”孙同文说。

 

专家简介

   孙同文,河南省卒中学会卒中重症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实践,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中毒等;获评2016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使”,河南省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卫生系统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荣获2015年中国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科技之星”奖等;以第一完成人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