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栓塞,介入手术来拯救

2017-03-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8281 次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天晓

    脑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它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的附壁血栓、动脉硬化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可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占脑卒中的12%~20%。如何预防、消除血栓,一直是许多患者关注的问题。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患者刻不容缓。我们提醒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按照“120”法快速识别卒中:“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现象”;“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患者符合上述情况,家人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将患者送到就近的卒中中心进行治疗。另外提醒大家,一旦家人发生脑卒中,切莫慌张,要让其平卧,解开其衣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呕吐要让其侧身以防误吸。
    现在通过一个病例介绍一下脑栓塞的发病特点及救治。2月27日19时30分,59岁的刘先生在用餐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不能言语等症状,其家属立即拨打河南省人民医院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电话15515920120,患者被紧急送往河南省人民医院救治。患者到医院后,被专家明确诊断为脑动脉急性闭塞,已造成患者右侧面瘫,右侧肢体瘫痪。启动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后,专家为患者紧急实施介入手术,仅用10多分钟,就将患者严重闭塞的血管打通了。10分钟后,患者的右侧肢体已经可以抬离床面,说话也变得清晰。
    血管内多模式再通技术可以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栓子,快速有效地抢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临床预后。急性脑栓塞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窗”原则上不能超过4.5小时。临床研究显示,支架取栓技术可以将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窗”从原来的4.5小时延长到6~8小时。河南省人民医院结合脑卒中的特点,通过建立脑血管病中心以及急诊溶栓、取栓绿色通道,建立了包括导管室、溶栓病房及影像处理中心在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救治平台”,可通过一种新型支架直接取出患者大脑血管中阻塞的血栓,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医生通过患者的股动脉插入一根直径2毫米的导管,将一种新型的取栓支架送入血管,直达脑部堵塞的动脉后直接取出大脑血管中阻塞血管的血栓,使血管能够迅速再通。如果一次不能取出全部血栓,可重复两三次,直至血栓完全被取出。
    在突发脑栓塞的时候,实施更加快速、高效、精准的航空医疗紧急救援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河南省人民医院可用“空中救护车”24小时转运脑栓塞患者,极大地节约了急救时间,提高了脑栓塞急救效率。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站可多台次连续接诊脑栓塞患者,再加上“移动卒中单元”配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可以走特殊的通道和流程,马上可以进行CT扫描,扫描结果发送给神经放射科医师进行审核;通过“移动卒中单元”,脑血管病专家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缩短手术时间。
    目前最先进的微创介入取栓技术非常适用于脑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缺血的血管内开通治疗,对身体的损伤较小。如果取栓成功,实现血管再通,则会完全改变预后。然而,动脉内取栓手术是一项尖端的介入微创治疗,对医疗设备和医师技术要求甚高。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已经成功挽救了众多脑栓塞患者的生命,相信24小时畅通无阻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会造福更多的群众。
 (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

专家名片

    李天晓,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卫生计生委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常委兼出血性脑卒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缺血性脑卒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颈动脉讲师团团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介入技术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和《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