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门”的守卫者

2016-12-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 闻 浏览:15290 次 

——探访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王建明

    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CU),是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后屏障”。这里有生命消逝的痛苦,也有涅槃重生的快乐。这里的守卫者每时每刻都绷紧神经,与死神赛跑。
    这里,记者带您感受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团队不离不弃的温情相守。
日夜坚守
守卫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ICU,静谧的病房里只有呼吸机的“咝咝”声和监护仪的“嘀嘀”声。插满各种管线的患者的病床旁,不时有巡查护士仔细记录仪器上数据的细小变化。
    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24小时严密监护,ICU患者的治疗、护理都托付给了医务人员。
    3号病床的患者已经可以和护士进行简单的眼神交流了。如果不是胸前多次电除颤留下的痕迹,很难想象几天前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多脏器衰竭、心脏停跳。被送入ICU时,患者神志昏迷,各项生命体征都不平稳,救治团队紧急气管插管、抢救用药,才保住了他的命。
    自1994年ICU成立以来,许多重症患者都在这里延续了生命。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卢先生转危为安,就得益于该科模拟高压氧治疗技术。
    前段时间,卢先生夫妻俩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双双不省人事。
    妻子进入高压氧舱,接受高压氧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卢先生因重度昏迷,且呼吸衰竭、循环不稳定,不能进入高压氧舱接受高压氧治疗。
    卢先生转院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后,医疗团队认为卢先生可以在医务人员严密监护下尝试接受呼吸机模拟高压氧治疗。经过3次治疗后,卢先生意识清醒;10天后,卢先生痊愈出院。
    作为我国成立较早的重症医学科,历经22年的发展,该科人才梯队完备,高级职称人员近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人,技术优势明显,年均收治急危重症患者1200名。这份成绩单上凝聚着该科带头人李保林及其团队的心血。
“亚低温”大显身手
创造生命奇迹
    在ICU,抢救生命就像和死神赛跑,胜利的奖励就是生命。
    9月8日,对于大学生小孙及其家人来说,是个痛苦的日子:17岁的小孙从电动车上一头栽了下来,噩梦开始了。
    重度昏迷的小孙经急诊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ICU,但脑疝形成,需要紧急手术。术后,为了挽救生命、保证救治效果,全院多个科室的专家会诊后为其进行血管内压低温治疗联合模拟高压氧治疗。经过19天的ICU综合救治,小孙奇迹般清醒了,还在同学们的陪伴下在病房里度过了18岁的生日。
    “ICU早在2009年就率先引进了血管内温控仪,成为全省首家开展血管内降温技术的医院。2013年,我们科室又首创了模拟高压氧技术。”李保林说,这两项优势技术成功救治了200多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获得了2016年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享誉全省的品牌。
永不止步
打造急危重症救治的河南样板
    重症医学在降低死亡率、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近年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持续强化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重症医学科下设综合ICU和专科ICU,包括CCU(冠心病监护单元)、RICU(呼吸重症监护单元)、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EICU(急诊重症监护单元)等,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急危重症临床救治中心,为中原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该院成立急诊与重症医学部,使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与后期急危重症监护治疗无缝隙衔接,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时效性,充分诠释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
    该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流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急危重症患者快速拓展团队管理模式(CROT),即重症医学科5个病区负责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巡视、筛查、诊治、抢救,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及时治疗,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CROT管理模式受到同行热捧,并在全省推广。
    “我试着叫你的名字,想让你握握我的手……”这是护士郭明娣在小石阳“危重患者日记”上写下的一段话。
    这本日记,是ICU送给小石阳的特殊礼物,每位值班护士都在上面记录下他住院以来治疗和恢复的点点滴滴。看到小石阳恢复健康,医务人员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是的,ICU并非意味着死亡的绝望和疾病的痛苦;这群“生死之门”的守卫者,在同死神争夺生命的过程中,常常将死神打的落荒而逃。瞧,在ICU,他们正温情地守护着重生的美好生命。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