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胆论治鼻渊

2016/09-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 证 浏览:17017 次 

□赵彦秋

    鼻渊是以鼻流腥臭浊涕、鼻塞、嗅觉丧失、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的鼻科疾病;重者称为脑漏。鼻渊是中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和副鼻窦炎。笔者从肝胆论治鼻渊,收效颇佳。
    病案一:患者李某,女,35岁,患额窦炎两年,曾做过两次穿刺手术,效果不佳,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患者鼻塞,流浊涕,嗅觉减退,鼻黏膜充血,舌苔黄腻,口干而渴,额部胀痛,口苦咽干,脉弦数,为肝、胃、肺三经火热上蒸所致。治宜清泻肝胃,兼芳香开窍。
    龙胆泻肝汤加味:栀子、柴胡、木通、甘草各9克,当归、生地黄、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泽泻各12克,生石膏15克,天花粉、白芷、辛夷各9克,苍耳子、薄荷各3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患者连服15剂,痊愈。笔者随访,无复发。
    病案二:患者丁某,男,42岁,患双侧上颌窦炎5年多。患者两侧上颌窦区胀痛,流浊涕,腥臭难闻,鼻塞,口苦咽干,伴耳痒、耳鸣,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被诊断为肝胆湿热证,治宜清泻肝胆。
    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柴胡、甘草各9克,当归、生地黄、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各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8克,白芷、辛夷各9克,苍耳子、薄荷各3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患者连服12剂,痊愈。
    中医结合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认为鼻与胃、肝、胆经脉络相通,如上颌窦,属足阳明胃经,又属足厥阴肝经;额窦属足厥阴肝经,又属足少阳胆经;筛窦属足太阳膀胱经,又属督脉;蝶窦属足厥阴肝经。鼻居面中,下与脏腑脉络相通。若风邪犯于肺胃,或怒气伤肝,郁热及胆,以致火热上蒸,壅结于鼻(窦)部,会出现肺经的鼻塞、嗅觉失灵、流涕;出现胃经的鼻窦部胀痛,舌苔黄腻而渴;出现肝胆经的流浊涕、口苦咽干、耳鸣等鼻窦炎证候。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宗金鉴》,由栀子、当归、生地黄、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柴胡、甘草组成,是治疗肝胆湿热的主方。鼻塞、嗅觉不灵者,加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以芳香开窍;浊涕多者,属湿热熏蒸,加金银花、蒲公英、黄柏以清热解毒燥湿;鼻窦部胀痛或舌苔黄腻而渴者,属胃热上蒸,加生石膏、天花粉以清胃热。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