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内服、熏洗和外治法
2016/09-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 证 浏览:11169 次□陈日益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外翻脱出肛门外,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轻者排便后可自行回纳,重者无法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可伴有肛周皮肤湿疹、溃烂、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等。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和3岁以下的儿童。中医认为脱肛者皆因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或湿热下注、久泻下痢,使直肠不能固摄升提所致,可用补益中气、提升下陷的中药内服、熏洗和外治。笔者下面介绍几则常用验方,供大家参考。
内服方
成年人:熟附子、生地黄各10克,当归、炙黄芪各30克,升麻、柴胡各12克,西洋参6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沙参、黄连各5克,麦门冬12克,黄芩10克,枳壳、当归各6克,生地黄15克,厚朴、乌梅、白芍药各9克。每日1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小儿:黄芪、党参、赤石脂各6克,黄芩、黄连、升麻各4.5克,当归、柴胡、枳壳、白芷、陈皮、炙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用。
黄芪10克,党参、淮山药各7.5克,升麻、柴胡、煅牡蛎各5克,陈皮、当归各3克,白术、诃子各5克,炙甘草2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注意:煅牡蛎不用煎,直接放入煎取的药液拌匀即可)。
黄芪10克,升麻5克,炒淮山药、沙参、乌梅、白芍药各8克,当归、枳壳、麦门冬各6克。每日1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熏洗方
成年人:柴胡10克,炙黄芪60克,炙升麻、白术各20克,党参30克,甘草10克,马齿苋50克。上药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倒入盆内,趁热蹲坐盆上,先熏一二十分钟,待水变温后再坐浴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用法同上。
诃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矾各50克。用法同上。
小儿:补骨脂10克,乌梅10克,五倍子5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煮30分钟,滤去药渣,倒入盆内,趁热蹲坐盆上,先熏约10分钟,待水变温后再坐浴约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石榴皮90克,五倍子30克,明矾15克。用法同上。
五倍子、艾叶各15克。用法同上。
外治方
成年人:取木贼草、五倍子、枯矾适量,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送入复位,然后让患者平卧20~60分钟。每日1次。
五倍子、炒浮萍草、龙骨、木贼草各9克。共研细末,干擦或用麻油调敷脱垂部位,用丁字带包扎固定。
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排便后涂敷患部,用丁字带包扎固定。
小儿:乌梅10克,用文火焙干成炭,研成细粉,加冰片0.2克,混合,用香油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肛门周围,每次大便后涂药1次,用丁字带压迫固定。
云南白药8克,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12克,枳实3克,共研细末。先用温水坐浴,再外涂石蜡油,然后撒上药粉,用丁字带压迫固定。
(作者供职于浙江省平阳县凤巢卫生计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