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毒的初步处理

2016/09-0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乡医课堂 浏览:16560 次 

    小儿出现急性中毒时,应立即治疗,否则会失去抢救机会。在毒物性质未明时,按一般的中毒治疗原则抢救患儿。在一般情况下,以排出毒物为首要目的,尽快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维持呼吸、血液循环等生命器官的功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排出。
毒物的清除
    根据中毒的途径、毒物种类及中毒时间采取相应的排毒方式。
    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  大多数毒物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很快被吸收,许多毒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来说,液体性药(毒)物在误服后30分钟内被基本吸收,而固体药(毒)物在误服后一两小时内被基本吸收,故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毒物吸收,可使中毒程度显著减轻。
    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对口服中毒的患儿,当其神志清醒、无催吐禁忌证时,均可进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一般在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催吐越早效果越好。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昏迷或惊厥患儿、强酸或强碱中毒、汽油、煤油等中毒及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采用催吐方式排毒。药物催吐可采用吐根糖浆,该药同时作用中枢及消化道,引起呕吐。一般90%~95%患者在用药后二三十分钟内出现呕吐,应用剂量:6~12个月婴儿为10毫升,1~12岁患儿为30毫升。近20年来,吐根糖浆较少被应用。
    洗胃:常在催吐方法不成功或患儿有惊厥、昏迷而去除胃内容物确有必要时进行。洗胃方法是经鼻或经口插入胃管后,用50毫升注射器抽吸,直至洗出液清澈为止,对首次抽出物进行毒物鉴定。常用的洗胃液有:温水、鞣酸、高锰酸钾(1∶10000)、碳酸氢钠(2﹪~5﹪)、生理盐水或0.45%氯化钠溶液;有洗胃禁忌证的腐蚀性毒物中毒患者可用中和法,牛奶亦可起中和作用,同时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减少刺激;可将活性炭加水,在洗胃后灌入或吞服,以迅速吸附毒物。
    导泻:可在活性炭应用后进行,使毒物复合物排出速度加快。常用的泻药有硫酸镁,每次0.25克/千克体重,配制成25%的溶液,可口服。年龄较小的患儿在治疗时应注意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全肠灌洗:中毒时间稍久,毒物主要存留在小肠或大肠,而又需要尽快清除时,应洗肠;对于一些缓慢吸收的毒物如铁中毒等较为有效。常用大量液体作高位连续灌洗(小儿用1500~3000毫升),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洗肠液常用1%温盐水或清水,也可加入活性炭,应保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皮肤黏膜的毒物清除:接触性中毒时应脱去患儿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毒物接触部位,或用中和法(即用弱酸、弱碱中和强碱、强酸);如用清水冲洗酸、碱等毒物应至少10分钟以上。
    对于吸入中毒的患儿,应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氧。
    止血带应用  注射或有毒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应在患儿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弥散,止血带应每10~30分钟放松1次。
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利尿:大多数毒物进入机体后经肾脏排泄,因此加强利尿是加速毒物排出的重要措施。静脉输注5%~10%葡萄糖溶液可以冲淡体内毒物浓度,增加尿量,促使排泄。患儿症状较轻或没有静脉点滴条件时,可让其大量饮水。但如患儿有脱水症状,应先纠正脱水。可应用利尿药,常用速尿一两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0%甘露醇1克/千克体重,或25%山梨醇一两克/千克体重静滴。大量利尿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保证尿量(按体重)每小时在6~9毫升/千克体重。在利尿期间应监测尿排出量、液体入量、血清血电解质等。当患儿苏醒、严重中毒症状减轻或药物浓度低于中毒水平时,则可停止利尿。
    碱化或酸化尿液:毒物肾脏的清除率与尿量并不成比例,单独利尿并不意味着排泄增加。碱化尿液后可使弱酸如水杨酸和苯巴比妥清除率增加。降低尿酸碱值、使弱碱类排出的方法在临床上较少应用,常采用碳酸氢钠溶液一两毫摩尔/千克体重静脉滴注一两小时,在此期间检测尿酸碱值,滴注速度以维持尿酸碱值7.5~8为标准。乙酰唑胺同时有利尿和使尿碱化作用。一两克维生素C加于500毫升溶液中静脉滴入亦可获得酸性尿液。
    血液净化方法  对很多种危重的急性中毒患儿,可采用透析疗法增加毒物排出。透析疗法有多种,常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较简便易行;血液透析(人工肾)是很好的透析方法,能代替部分肾脏功能,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身体的代谢废物排出。
    血液灌流法  此法是将患儿血液经过体外循环,用吸附剂吸收毒物后再输入体内,应用指征与血液透析相同。有的毒物用血液透析方法不能析出,用血液灌流则有效。换血疗法:当中毒不久,血液中毒物浓度极高时,可用换血疗法,但此法需要的血量极多,临床较少采用。血浆置换:能清除患儿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
    高压氧的应用  在高压氧情况下,血中氧溶解度增高,氧分压增高,促使氧更易于进入组织细胞中,从而纠正组织缺氧;可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氨气等中毒。在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摘自《全国基层卫生人员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