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浮小麦药性可不同
2016-08-2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诊治参考 浏览:19240 次 小麦和浮小麦的来源相同,都属于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下沉;浮小麦籽粒干瘪、体轻而浮于水面。小麦和浮小麦都可作为中药使用,但药性功用有所不同,不宜混用。
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功效,还有除热止渴、宁心安神、止虚汗等作用。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功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大枣,用以专治妇女“脏躁”。“脏躁”指由于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哈欠、悲伤欲哭的一系列症状,类似现代医学的“癔病”。常用量是30~60克,煎汤服用。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入心、脾、肾经,有止汗、退热除烦的功效,但止汗是其主要功能。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气虚者,可与黄芪、牡蛎、麻黄根配伍,以益气固表止汗;阴虚者则配知母、黄柏、龟板之类,以清热滋阴敛汗。浮小麦还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门冬、生地黄、地骨皮等同用,能起到养阴清热、敛汗除蒸的作用。可单用,如“独圣散”。此外,浮小麦还可用于回乳:煎汤,常用量为15~30克,一般炒焦研末服用,每次三五克,以米汤调服效果良好。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