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父美食玉糁羹

2016-07-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卫生文化 浏览:17110 次 

□王雪婷

   父亲节这天,父亲突然来到我家,我没有任何准备,冰箱里的鱼肉等食物已被吃完。我爱人说,今天是父亲节,咱们带父亲去餐馆吃饭。
    父亲说,天热,咱们还是在家里吃点儿清淡的吧!我说,这几天因为回老家过端午节,冰箱已空。父亲指着地上的红色袋子说:“可以吃山薯(我们家乡把山药称为山薯)啊!”
    一说到山薯,我心中就有数了。父亲爱吃山薯,因此,专门在小园子里种了许多山薯。我家种的山薯生长时间长,3年后才开挖,以后每年挖一次,没用过农药,也没施化肥,是无公害食品。我家收获山薯,是春节后到端午。父亲这次突访,就是送山薯来的,他说,这是家里最后一次收获的山薯。
    我问父亲:“爸,冰箱里还有一点儿腊肉,你想吃腊肉炒山薯吗?还是想吃清蒸的山薯?”父亲没说话,只是看着我微笑与摇头。看着父亲的笑容,我像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过来,玉糁羹!父亲笑着点点头。
    说起玉糁羹,我就想起小时候父亲给我煮的玉糁羹。
    小时候,我患过一次大病,恢复时,医生说用山药煮粥慢慢调养身体最好。父亲弄来山薯,给我煮了山薯粥,我的身体渐渐地康复了,但天天吃山薯粥,我吃腻了。一天,父亲端来一碗稀糊糊叫我吃。我品尝时感到山薯味儿很重,像米汤但又不是米汤,但是非常好吃。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说这是玉糁羹。
    原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晚年时被贬到海南岛儋州。那时,海南被称为“南荒之地”,大米较缺,碰上台风,北边的米船过不了琼州海峡,儋州人只好以山薯来充饥。苏东坡与儋州人一样,常受饥饿之苦。为了活命,苏东坡只好学儋州当地人吃山薯过日子。但吃多了,苏东坡也感到腻,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一天,苏东坡的儿子苏过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手艺,把山薯弄碎后,煮成羹类,苏东坡吃后感到新鲜好吃,于是写道:“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小时候,我常常偷看父亲弄好吃的东西,也学过煮玉糁羹的手艺,今天,再拿山薯,我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煮玉糁羹是细活儿,因为大米粉碎后,米粉沉淀易粘锅底,得常搅拌才不会粘锅,否则锅底就会烧焦、烧糊。我学父亲做粥的样子,煮沸后改小火慢慢煮,并不时搅拌……玉糁羹终于煮好,端上桌时,父亲品了一下说,很好,比苏过煮得好。我笑着说:“爸,您又没品尝过苏过煮的玉糁羹,怎知我煮得比他好?”父亲说,他那时物质缺乏,哪里来的腊肉、香油?你的玉糁羹,除了山薯味外,还有腊肉味、香油味。清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并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美食家说山药清煮都好吃,何况你今天下了腊肉等料,不是更好吃吗?我的手艺得到了父亲的表扬,比什么都让我高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