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宽城

2016-07-0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百 味 浏览:19075 次 

□胡大一

  2014年5月22日,我终于有机会回到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看看自己46年前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工军宣传队领导组织原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师生共同参加“医学教育革命探索队”。参加的人员有在校各年级医疗系、药学系和卫生系的学生和一些教员,地址选在河北省承德市最贫困的两个山区县——平泉县和宽城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宽城)。我被分在宽城的“连队”,领队老师是王海燕和在北医基础部101教研组任教的钟南山。我住在西铺子大队张大娘家。
    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下地干活儿,7点多收工回家吃早饭,之后去大队合作医疗站。一年下来,我的肩挑手推独轮车能力提高不少,与年轻农民没有什么差别,我的双手也磨出了老茧。
    当时,我们与赤脚医生一起互相学习,边学边干。下乡的老师们也会定期授课,但更多的是在医疗实践中带教。我那年当的是全科医生,主要诊治的疾病是胆道蛔虫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大叶性肺炎、有机磷中毒、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肺水肿、高血压病、急性阑尾炎等。一年间,我从未见过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
    当时的农村真是一无医、二无药。我与赤脚医生一起跋山涉水采集中草药,随身带着中草药图谱,更多的是向赤脚医生请教。一年之内,我认识了100多种山里的草药,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我们把草药采回来后,在大队合作医疗站制成丸散膏丹,办起了土药房。当时,学校的李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制药,还指导我们背中药汤头歌;和赤脚医生互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练习针灸。
    当时山区没有电话,老乡家里有了急危重症患者,都是家属来敲医生的门,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我们背起诊箱就跟家属走过崎岖的山间小路,到患者家中出诊。西铺子大队离县城远,交通不便,我们尽量就地抢救。那时没有输液泵,一人出诊,也不可能配备护士,遇到需要静脉点滴时,只有自己计住每分钟的滴数;遇到敌敌畏中毒、中毒性痢疾或肺炎的患者,我们常常通宵不眠,监护着患者静脉输液,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抢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手术零感染,无医疗差错事故,从未发生过医患冲突。
    直到1970年毕业分配,我学医的“最高学府”是宽城县医院。
    回顾自己学医、从医49年的经历,参加医疗实践、开始接触患者的第一年在中国贫困山区最基层起步,真是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我从当医生开始,就深深了解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医疗状况和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以全科医疗、防治一体的体验开始自己的医生职业生涯。我见证了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伟大创举,使用很低的医疗成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医疗保健服务公平可及的目标。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生都牵挂着农村医疗保健的原因。
    多年来,我一直想回宽城看看,一等就是46年。现在的宽城因为有金矿和铁矿,已经成为承德市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位的县,我早晨5时30分快步走了90分钟,还未见到县城主干道的尽头。12层高的宽城县医院新楼,外观设计、内部装修都很漂亮。文化广场上有晨练的男女老少,有打太极拳的壮观方阵和健身舞团队……
    我下午在宽城县医院心内科查房会诊,与医生座谈。新的病房楼里心内科病区有一层楼,60张床位。陪我来的几位“双心”医生大有用武之地。县医院心内科主任认真准备了10个关于基层医生学习指南的“疑问与困惑”,向我们提问。目前,遇到ST段抬高型(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的一种表现指导意见)心肌梗死患者,宽城县医院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我看了基本病历,写得都很规范,也都是电子病历。
    遗憾的是,因时间紧张,我未能下去看看乡村的医疗机构,也没有机会见见当年宽城县医院的医务人员、赤脚医生和西铺子的乡亲们。一年前,在我北京的诊室见过西铺子的现任领导。他说乡亲们让他确认我是不是在那里待过,乡亲们还惦记着我。
    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干正确的事。在未来10年,我会坚持走基层,为建设以县医院为龙头的中国农村乡村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奋斗。宽城,我会再回去。
    (作者系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