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参选单位介绍
河南省肿瘤医院
 加强内涵建设  打造优势学科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肿瘤医院



近年来,在省卫计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医院协会及全国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围绕建设国家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的目标,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加强专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中原健康先锋岗”等荣誉称号

一、引育结合,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坚持引育结合,政策扶持,搭建平台,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政策引导。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出国留学专项基金制度》、《科研奖励政策暂行规定》等政策规定,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设立了“三个基金”,一是“科研基金”,支持暂未申请到上级经费的学术科研“苗子”开展实验研究,年均支持职工开展学术研究经费100万元;二是“学术基金”,为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支持,对承办的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项目,根据需要给予资助,先后资助学术会议约300万元三是“学术基金”,促使职工搞科研,搞学术,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开展合作。聘请韩忠朝教授为院士级专家,成立河南省干细胞研究中心和河南省胎盘干细胞库,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先后与特聘院士程京教授和于金明教授开展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分别就生物基因芯片和肿瘤放疗开展合作研究。二是指导工作。聘请了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院讲课交流讲学。三是来院工作。聘请了2位留学海外的学者为特聘学科带头人,其中郭永军教授,来院4年时间,申请到8项课题,科研经费600万元,并获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资助。筹建了分子病理科,开设了全国第二家、我省第一家肿瘤遗传咨询门诊,开展肿瘤高危人群的易感基因检测,使肿瘤防治关口前移。还开展了食管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因检测,指导临床工作;去年新开展的食道癌、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血浆肿瘤DNA检测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还就食道癌、肺癌早期诊断等前沿学术到美国哈钦森癌症中心做专题演讲,受到关注。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积极参与推动我国特别是我省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此外,面向全省我院还引进了十多名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们开展新项目,引领新发展,形成了新的学术技术优势。

(三)加大培养力度。一是高标准送出。大力实施“5年百名人才留学培养计划”,设立专项留学基金,每年为每人投入25万元, 5年内通过不同渠道选拔50—100名外语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优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研修,实施3年多来,已经派出75名。二是严要求培养。出台《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学术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学科后备带头人培养管理办法》,成立医学拔尖人才库,分4批遴选院内科技拔尖人才48名,为院内拔尖人才每人提供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帮助中青年科技人员在最有创意、最富激情和活力的年龄阶段早起步、早收获。遴选首批5名学术带头人和8名学科后备带头人,为学术带头人发放10万元科研经费,配备科研秘书工作,签订任务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大范围聚合。聚拢全院博士硕士群体,成立全省医疗机构首家博硕联合会,他们定期组织活动,开展院内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促进人才成长,扩大了影响。

有效的措施,人才队伍活力迸发。目前,我院拥有高级职称人员345人,医学博士、硕士70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余人,博导硕导65人。省卫计委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卫生科技领军人才”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4人,他们成为带动科技创新、促进医院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加强引导,增强创新能力

坚持“科教兴院”,鼓励科技创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大投入。根据科室发展状况,把立项课题、获得成果、发表论文数量等都作为年终科室考核指标,全院公示,统一考核。对国家级、省部级立项课题分别按1:2、1:1进行经费匹配。获国家级研成果奖,1:3配套奖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及以上者,按1:2配套奖励;获厅级成果二等奖以上和省部级三等奖者,按1:1配套奖励。对发表的SCIE论文,每篇根据影响分子不同进行奖励。

(二)搭建科研平台。完成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建设,装修改造了4438的实验室投入运行,投资近7千万元购置了国际先进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工作,成功运行。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检测中心,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院士工作站,肿瘤靶向基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工程实验室先后在我院成立,开展的基因检测等业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研究所三方达成意向,共建生物标本库。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德国汉堡大学癌症中心等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互访有4个实验室获批河南省重点医学实验室。积极开展临床药物试验,目前在研项目58项,其中II期14项,III期25项,国际多中心项目8项。

(三)积极开展转化研究。开展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因检测30余项,在靶向治疗、耐药预测、风险评估等方面给予临床指导,其中二代测序、循环肿瘤细胞等先进技术,走在了全国该领域前列。通过欧洲联盟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MQN)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基因突变检测质控项目(EGFR)质量认证,并获得优秀奖。中心实验室通过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分子检测验证,实现检测结果全国参比医院互认。近年来,我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5

三、打造品牌,凝聚学科优势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学科建设思路,分类指导,分层培养,扶持一般学科、做强优势学科、提升重点学科,打造优势品牌。

(一)加大政策经费支持。修订出台了《重点学专科建设管理办法》,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配套发放学科建设经费,为每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和院内重点学科每年分别发放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重点学科建设资金,为他们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构建优质学科群。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在“精”上下功夫。先后在放疗科、内科、普外科、血液科、超声科等科室逐步推开了亚专业建设。在6个省级单病种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脑胶质瘤、骨肿瘤等6个院内单病种诊疗中心及11个肿瘤研究所,“专业、中心、研究所”三位一体,加强专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提高精细化水平。二是实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在“专”上下功夫。开设了联合门诊,成立9个首席单病种专家组,出台单病种诊疗规范及化疗药物用药规范,并以单病种诊疗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首席专家组的引领作用,推进肺癌、食管癌、胃肠癌等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每季度举办一次医疗质量点评会,创新点评形式和内容,由单一专家点评扩展为多学科专家联合点评,集中讨论,成为医疗质量点评会和疑难病例联合会诊会,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三是凸显专科特色,在“强”上下功夫。根据社会需要,近年来,我院又陆续成立了神经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生物治疗科、泌尿外科、分子病理科、小儿肿瘤内科、疼痛科,专业划分更加精细,业务水准更加精湛。各科室都以专科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力推进技术上台阶、专科上水平。我院有4个科室(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科室被评为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科室被评为省重点培育学科。还有2个科室被评为院内重点专科,作为医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后备梯队,加以重点扶持和培养。

多年建设发展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随着新医改不断推进,作为大型公立肿瘤专科医院,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紧紧把握医疗市场发展的规律,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学科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内涵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医院赢得竞争的制胜法宝。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医院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更加开阔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医院向内涵建设型、质量效益型、精细化管理型、科研教学型医院转变,为提高我省肿瘤防治水平、维护群众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