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简介
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建于1953年,前身是沁阳市城关镇卫生院,1991年11月改建为沁阳市红十字会医院,2000年6月更名为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外保留沁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的牌子)。2015年3月,医院实现整体搬迁,搬迁后的医院位于主城区中心地带(沁阳市北门大街11号),占地面积逾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一所就医环境舒适、专业水平突出、医疗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集医疗、预防、教学、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是城镇医保、新农合、低保、大病救助等定点医疗机构。
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放床位340张,拥有职工33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97%,其中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8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70余人,设11个病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内儿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五官科、温馨病区),23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科室。
医者仁心,在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邓国华看来,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不能脱离一个目标,那就是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好地回报社会。近年来,特别是自2010年5月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该院强力实施“育名医、建名科、优设备、强服务”的医院发展战略,该院社会信任度、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管理现代化
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持续深入地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及“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严格按照《二级医院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诊疗操作规范及监督机制,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检查与考核,加大对核心制度和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与标准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坚持实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讨论制度等,发现问题随时督促整改;对护理工作实施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深得沁阳市及周边县(市)群众的信赖。
以人为本
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细微处入手,注重人性化服务,提倡感动服务,营造了温馨、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并对住院患者实行温馨服务:入院有人接,在院有人管,检查有人陪,困难有人帮。对于每一位出院的患者,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都会电话随访,还开展了患者满意度调查,询问对医生、护士的工作有何感受,对医院的环境是否满意,医务人员将根据反馈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了缓解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手术患者均实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无间隙陪护服务”。为了切实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该院的临床用药原则是:能用廉价药不用贵重药,能用国产药不用进口药,能用一种药的不用两种药。
邓国华说:“我们将以医院搬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把“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临床医疗护理的方方面面,把优质护理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
文化特色化
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坚持开展义诊、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救护培训等工作,把红十字会医院的关爱与温暖送到广大群众中间。2015年1~6月,该院共进行各类义诊7次,包括到沁阳市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到沁阳市西万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免费进行眼睛检查,教小朋友们做眼保健操及派出医疗队服务“三夏”生产等,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邓国华表示:“作为公立医院,我们在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将实施‘惠民医疗’作为重要工程来抓。”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医疗慈善活动,其中,先后11次同香港天邻基金会骨科医疗队合作为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等肢体残疾患者(543人)免费做矫治手术906台,使他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免除费用达600万元;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1800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救助社会化
民心为上,要把群众健康的“蓝图”绘到底。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了专门的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残疾、贫困等困难群体进行调查登记,提供医疗、生活等救助,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质量。自2005年以来,该院坚持每年开展三五次大型义诊和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受益者达数万人次;为特殊行业人员举办以触电、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情况下的急救及自救、互救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及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7年10~12月,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同原卫生部“健康快车”合作为沁阳市及周边县(市)的137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1380例,免除费用达802万元。
体制惠民化
按照上级部署,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保证各项指标达标。
按病种付费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列出了75种疾病实行单病种管理,同时制订了相应的临床路径,保证了规范实施。并从2012年4月8日起在全市率先实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开展以来,享受服务的患者达18793人,占到住院患者总数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