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参选单位介绍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捧来一盏爱心灯  照亮一座文明城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纪实


李嘉诚先生(左)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窦启锋合影
 

癌症晚期患者常常面临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巨额的医疗费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近年来,医学科学家研究出一门临终关怀的学问,叫做姑息医学,这门科学自1967年诞生于英国,之后迅速遍及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福了无数患者及其家庭。中国已有的32家宁养院就是这种践行姑息医学的慈善医疗机构,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就是其中的一家。同时,它还是河南唯一一家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公立医院,致力于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免费提供镇痛药物等临终关怀服务。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自成立以来,先后服务过3002位患者,累计家居探访服务8623人次,免费送出价值900余万元的药物,足迹遍布广大农村和城镇社区,最远到达周口、开封、濮阳、林县等地,行程22万多公里,该院的家居探访服务多次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赞誉,深受群众欢迎。

宁养助人 义不容辞

2006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领导得知李嘉诚基金会实施全国宁养服务计划的消息后,便从增强医院公益性和推动医院文明建设出发,立即南下主动向李嘉诚基金会提出合作意向。经过考察、评审,凭借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有利的区位优势,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于2008922日正式运行。

    万事开头难。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开业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许多人不相信更不接受这种慈善服务。那些日子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医务人员在主任张永喜的带领下,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广泛宣传;同时,参加新乡电视台举办的《健康大讲堂》栏目,让宁养理念给千家万户送去福音,举办乡村医生学习班,讲解宁养知识,与乡村医生建立紧密联系。

    宁养之路没有终点,路只在人的脚下。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医务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样的服务,该院赢得了好口碑,人们口口相传,迎来“一朵花开千叶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凭借突出的成绩获得了诸多荣誉。2009年,经委托第三方评估,该院名列全国第10名,2011年跃居全国第6名,并被评为河南省肿瘤康复先进集体。2014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生娄政驰以宁养为主题在新乡市文明办举办的“德润新乡,与爱同行”志愿服务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接着又代表新乡市参加全省演讲比赛荣获优秀奖,宁养院的发展像新乡市花——石榴花那样红红火火。

“到亲人那里找回温暖”

    癌症患者通常要经历心理否认期、死亡恐惧期、接受期3个阶段的心理变化。癌症晚期患者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痛苦,患者需要安宁,需要温暖。

    癌症患者需要亲属陪伴,需要社会伸出援手,需要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但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却需要理性对待。对此,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的医务人员在聆听患者倾诉的同时,对病情认真识别,积极评估,积极进行疼痛治疗和控制其他症状。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患者的个人尊严不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和宁养理念的追求。

    给患者营造一个家,把患者带进平静的港湾。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举办的“抗癌俱乐部”是患者及其家属幸福的乐园。宁养院医务人员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击鼓传花、手工扎花绘画、破冰游戏等活动,让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愉悦。70多岁的王某将自己亲手扎好的花献给一直陪护自己的老伴儿,并主动要求和宁养院的医务人员合影留念,镜头对准了这美丽的瞬间,大家齐声喊:“茄子!”屋内一片笑声,王某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做过的最暖心的一件事。”老伴儿接过这束象征爱情的鲜花,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往日的愁容消失不见。

“让我最后穿一次义工的衣服”

    义工是宁养服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这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义工队伍长年活跃在宁养岗位上。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自成立以来,共有387名义工,服务13010小时;每年完成8项团体活动,开展8个学时的活动和3项社区宣传和世界宁养日宣传活动;2009年开展的“关爱癌末空巢中老年家庭”项目和2015年开展的“从头做起”项目均荣获李嘉诚基金会宁养义工项目创新奖。

“从头做起”项目,是从一次给一位患者洗头中受到启发而开展起来的。2015年年初,义工们开展例行家居探访,发现一位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身上的异味很大,带队的老师给患者洗了头,在洗头中患者竟然睡着了。这件事让他们受到启发:患者的舒适不正是宁养所要的吗?“从头做起”活动蕴含着事事从头开始、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着他们对生命开头到尽头的全程关爱。

    爱的感召力量是巨大的,一个小小善举汇成文明的激流,一颗颗爱心筑起文明的新城。曾接受宁养关爱的31岁患者李某,在病魔将要夺走他年轻生命的时候,他写下了遗嘱:“走了,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只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希望最后穿上你们义工的衣服,我想留下我的眼睛,留下一个光明,让自己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希望双眼继续看到这个世界,希望活在温暖的人间,看到我的爸爸妈妈,看到像你们这样的好人。”这是发自内心对义工的褒奖,是感人肺腑的对宁养服务的赞歌。